,使得国家政局为之一新,一改皇兄在位重用王振等宦官时的乌烟瘴气,让整个大明重新走回正轨。朕如此劳苦费心地想要做一个明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天下
能够认可朕这个真龙天子的身份,认为朕比皇兄更适合做大明的皇帝,而不是觉得朕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更不是觉得如今皇兄早已回京,朕应该主动把皇位归还给皇兄!于
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吗?”
于谦心疼地看着眼里噙着泪花的朱祁钰,他知道这些都是朱祁钰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他更加明白为何朱祁钰要坚持推行改土归流,并且要他全权负责:“皇上,您励
图治,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大明臣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何须为了宫中的流言蜚语,自伤龙体?微臣知道,您此番如此坚定地推行改土归流,正是因为当年太上皇在位时,张太后作为太皇太后把持朝政,自松潘、叠溪等地番民作
引发的‘平松之
’开始,朝廷就动了改土归流之心。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
与弊端,加强朝廷对西南一些番夷聚居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
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积弊,把地方权力收归朝廷,张太后开始着手酝酿解决这个问题。薛、李、王三家土司的治理下,龙州民生富庶、百姓安居乐业、番夷团结安定,三家土司在龙州百姓中
碑极好,威望极高,这是张太后最不想看到的。土司把当地治理得越好,威望越高,越会威胁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朱祁钰认同地点了点
。
于谦接着说:“土司世代统治一地,势力盘根错节,一旦地方势力坐大,滋生不臣之心,与番民勾结据险聚众,在边地造反
,会直接威胁朝廷统治。
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土司有自己的土兵,如若起了谋逆之心,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师出有名,以充足的理由进行改土归流,才能真正瓦解土司对当地的控制。为了挑起龙州薛、王两家土司的纷争,防止龙州土司中势力最大的薛氏土司一家独大,张太后特意在朝贡时单独赏赐王家,以引起薛氏不满。而后,龙州王氏土司私建皇宫,被告发后仓促改成报恩寺,太上皇明知其违反规制,仍下了一道‘既是圡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圣旨,免于对王氏的惩处,还为报恩寺正名,使薛氏与王氏之间的矛盾激化。薛氏在边界大肆屯兵,太上皇明知薛、王大战一触即发,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期待薛、王开战。张太后与太上皇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挑起薛氏与王氏两家土司之间互相仇杀,待两家土司开战,朝廷即可以此为由派兵平定叛
,借此大力整饬地方土司,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改派流官接任,从而瓦解地方土司势力,把地方权力收归朝廷,最终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如今,龙州薛氏谋反一案
发,您正好可以此为契机,将张太后和太上皇费尽心机都没有能够实现的改土归流变为现实,让世
对您的统治才能刮目相看。”
像是伯牙遇子期一样,朱祁钰点点
,露出一抹欣慰的笑。
于谦感到肩上的压力沉沉的,有压力才有动力,作为大明的臣子,向来忠君
国的他自然不能让皇帝失望,于谦向朱祁钰表态:“请皇上放心,微臣此番定当鞠躬尽瘁做好改土归流这一改革重任,定会让朝野上下、大明千千万万臣民知道,您的能力和功绩远比太上皇强太多太多,大明有您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才是真正的民之所向,国之所幸!”
朱祁钰满意地看着于谦:“于
卿
得朕意!朕有于
卿这样一位左膀右臂,实乃朕之所幸,大明之所幸也。”
此次薛兆乾谋反一案,对朝廷震撼很大,如一根无形的导火索,大明王朝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就此拉开帷幕。等待大明王朝西南地区诸多土司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