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的手,并肩向厢房去了。
洗漱完毕后,沈玥母
来到客厅,吴老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不多时,朱三和
沈瑶母
也到来。
见
已到齐,吴老道:「依昨夜商定之议,大家前往可疑地点搜,林庄,
你和小虎 同行,前往城外密林察看, 玉儿姑娘等结伴在城中搜,男
分开,不
知你们意下如何?」
朱三见吴老一直注视着他的眼睛,想起那夜小虎夜访之时所说的话,于是欣
然同意,沈家四
惟朱三马首是瞻,自然没有反对,大家
用了点早餐后,各
自出门而去。
朱三和小虎率先出了门,朝城门而去,沈家四
则结伴前往采花贼出现过的
街巷。
快到城门
时,朱三突然转身道:「走吧!我们去!」
跟在身后的小虎有些吃惊地道:「你……怎幺知道要去?」
朱三微微一笑道:「我和吴老前辈心照不宣,所以才会选择跟你一起的。」
小虎抓了抓
皮道:「你和爷爷一样,说话总是喜欢让
去猜,真是让
疼,我就不喜欢拐弯抹角,凡事直来直去多好!」
朱三道:「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其中缘故了!」
小虎
摇得像拨
鼓一样:「不不不!我还是不要长大好了,让那小姐姐一
直叫小壶仙也罢,长大了太多烦恼了!」
朱三见小虎仍然纠结于 雪儿给他起外号之事,不禁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撇
开话题道:「我们现在就返吧!你爷爷应该等待多时了!」
两
随即返,不多时便到了尚家庄。
庄内客厅中,吴老和尚布衣正
襟危坐,果然在此等候,却不见静儿,见朱三
和小虎 归来,两
同时站起身来。
吴老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
内详谈吧!」
说罢,尚布衣在前领路,向山庄
处走去,朱三自然跟随。
四
穿过山庄内一条条曲折的小径,走了两柱香的时间,来到了后山。
朱三左右环顾了一下,见面前皆是前方后圆的陵墓,墓碑上刻着尚氏先祖们
的名讳,除此 之外空无一物,心中有些纳闷,但却并未开
发问。
吴老心知朱三疑惑,在最大的墓碑前拜了三拜,又绕着墓碑转了三圈,然后
到墓碑前,跪地下拜。
只听得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响起,高约一丈的墓碑居然往后退去,一条宽约五
尺的地道出现在众
眼前,吴老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朱三进去。
朱三心里愈发惊异,因为地道或者密室虽然并不少见,但以陵墓来作为遮掩
的
况闻所未闻,事已至此,由不得细想,只有进去才能知晓原因,于是朱三率
先进
了地道。
地道很长,吴老点起火折子,让尚布衣在前引路,小虎则留在了地道外把风。
穿过一条十丈长的狭窄地道后,三
来到了一座地宫内,这里与地道的狭窄
暗截然 不同,方圆足有十丈之大,而且装饰十分豪华奢侈,四根两
难以围
的铜柱撑起了整座地宫,铜柱上雕龙画凤,连用来照明的也并非常的油灯或烛
火,而是几十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吴老引着瞠目结舌的朱三来到地宫最
处,只见上方的石壁内供奉着三尊栩
栩如生的纯金
形坐姿雕像,左右两侧悬挂着二十余幅画像,下方则是七七四十
九盏长明灯。
朱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三尊金像,觉得正中间的金像庄严肃穆、不怒自威,
脸上却有许多小点,左边的金像
大如斗,面貌淳朴慈善,右边的金像则儒雅文
静,而且让朱三更加觉得奇怪的是,他竟然对这三尊金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跪下,参拜!」
吴老威严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朱三愣了愣,本着死者为大的想法,他并
没有拒绝,依言双膝跪地,准备参拜,一旁的尚布衣却已经点好了香,恭敬地递
到了朱三手上。
朱三吃惊,但仍然接过了香,拜了三拜,然后起身将香
到了前方的香炉中。
吴老和尚布衣跟着拜了三拜,等到朱三上完香后方才起身。
朱三心中大惑不解,正待发问,吴老和尚布衣却上前一步,齐齐跪倒在了他
面前,并
称「殿下」!
朱三如坠雾里,连忙扶起二
道:「是何缘故?吴老莫非认错了
?」
吴老躬身道:「不,老臣并未认错,是殿下不清楚自己的身世。」
朱三反驳道:「我自己的身世怎幺会不清楚呢?吾乃东海林家紫月山庄庄
林岳,家父是林泰,家母秦氏。」
吴老连连摇
道:「明
不说暗话,殿下假冒林岳身份之事瞒得了别
,却
是瞒不住老臣,殿下还记得老臣在扬州时与您所说的话吗?」
朱三见吴老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一时语塞,快速地思考了一番后,他得出一
个结论:「吴老与尚布衣非但无心加害于他,而且还有求于他。」
想到这点,朱三释然一笑道:「那老前辈说我是何
?」
吴老正色道:「殿下自认为的身份是东海旁古田镇凤来客栈的老,但其实
真正的身份是遗落在民间的皇子!」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朱三心
狂跳,不禁哑然失笑道:「吴老开
的玩笑有些过分了吧?如果我真是皇子,怎幺父母从未透露过半句,而且这幺多
年也没有
找过我呢?」
吴老长叹一
气道:「此事说来话长,敢问殿下可曾听说过建文帝与靖难之
役幺?」
朱三想了想道:「建文帝倒是曾听老者说过一字半句,说是宠信
佞,致使
朝纲混
的昏君,后来英年早逝……」
吴老勃然大怒道:「简直 胡说八道!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朱三闻言,连忙噤声,拱手道:「真相究竟如何,某愿闻其详。」
吴老稍微平定了一下愤慨的
绪,一脸肃穆地道:「建文帝朱讳允炆乃是洪
武大帝之孙,懿文太子朱讳标之次子,懿文太子早薨之后被立为皇太孙,其
天
资仁厚、孝悌敬敏,其父懿文太子病重之时,曾两年陪侍于榻前,守孝期间由于
过度哀伤而神形消瘦,且谦恭贤良、礼贤下士、遵儒家礼道,用品德高尚之士,
又体恤民
、
民如子,亲废七十三条严苛刑律,考虑到各藩王权力过大、政令
难行,皇上决定削藩,逆贼朱棣早有不臣之心,借机诬蔑圣上更改祖制,于是假
清君侧为名,行犯上作
之实,意欲行凶,圣上心
仁慈,不忍同族相残,几次
三番劝导,并将朱棣之子皆遣送燕地,逆贼朱棣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笼络朝野内外无耻之辈,兴兵作
,圣上无奈,只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