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旧书箱里的
那本明显是很不一样的:首先,我姥儿那本首页是一张带图画的封面,上写「天
地
阳
欢大乐赋」九个竖着排列的唐书楷体字,旁边是否还有「白行簡」的作
者名儿我已经记不清了,其后面的文字内容只有8张老旧的黄褐色麻纸。其纸质
虽然与十二张残卷那本看上去相似,纸张大小也差不多,但明显字数是有明显区
别的。
虽然我当时看不懂那八张纸片上的内容,但我存有那八张纸上文字与空白处
比例结构的记忆,我姥的那本空白处很多并不如十二张残卷那样文字几乎充盈全
纸的满满当当。而且在最后一页竖字结束后的左半边空白处,签有谢尔盖·奥多
诺维奇·奥登堡的名字,且名字后还有一个应该是年份的数字:「1915」。
我姥儿这本毫无疑问也不是叶德辉双梅景闇丛书等版本,因为这些书我
是亲自摸过读过的,我姥儿那本和「敦煌残卷本」一样,既没有任何补充注释,
且纸质明显要老旧的多。因为「麻纸」的原料主要是采用大麻和苎麻的废旧织物
(如
布、渔网)所制成,是汉代以来中国造纸术的主流工艺,但在唐宋以后逐
渐被纤维结构更结实的竹纸、皮纸等取代。而晚清至民初的书籍出版,由于千百
年来造纸技术进步与西洋工艺的传
,对于双梅景闇丛书这样内容独特、旨
在流传秘本的私
刻印丛书来说,通常用的都是上等宣纸或连史纸,其洁白、细
腻、光滑、耐久、寿命极长且质地薄而均匀,吸墨
好,印出的字迹清晰悦目,
属于「白纸本」书籍而非「黄纸本」。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印象
刻,是因为当时这本薄薄的几页书就放在一堆旧书
的最上面,我当时拿起来后,还看到下面还有很多本残
脏旧的古书,分别写着:
十問養生方合陰陽天下至道談、房中八家、素
經
玄
經玉
經、玉房秘訣玉房指要、
玄子、房中經
……此外还有黃帝內經(靈樞·素問)周易參同契、黃書抱樸子
(內篇)彭祖經外臺秘要千金要方
当时的我毫无疑问对这些基本只有字儿的医书、道经毫无兴趣,翻了几本画
有男
合毛笔简易
画的「房中术」书籍后,我忽然预感到这箱子底下应该会
有配有更加
美
图的书,于是撅着
继续往下刨,果然又找到了飛燕外傳、
遊仙窟、趙飛燕別傳、如意君傳金瓶梅繡榻野史癡婆子
傳
史昭陽趣史、玉蒲團(又名
蒲團)、欲海回狂
燈
和尚株林野史桃花影杏花天品花寶鑒花月痕九
尾龜这些古代艳
类小说。
其实藏有这些中国古书的木箱子只是我姥儿藏在床下的书箱之一而已,我曾
经还打开过其它箱子,发现都是些看不懂的洋文古书后就翻了两下扔了回去。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陰陽和,故能有子。」——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气」「阳气」「
阳」——一想到这几个词儿我脑海中就瞬间浮现出我
姥儿叨
叨的面容神态来。
「哎呀这死老太太,简直就跟个幽灵一样无处不在。」
我之所以对这个老太婆如此「
恶痛绝」,毫无疑问是有其历史缘由的:
我出生于1988年12月21
农历的冬至
出生的,那年平安夜的三天前,然
后在1994年9月1
上的小学一年级,本来按中国大多数地区「当年9月1
前满
6周岁
学」的规定我是还上不了学的,因为如果按公历出生时间算此时的我还
未满6岁。但在那个年代,加上我家有地处中国边境这些落后偏远地区,其实没
会把上学门槛按规定那么死板教条的遵守,农村
本身就
讲「虚岁」,即从
你还是个受
卵存在于你妈母胎里时你就已经算「出生」了,十月怀胎期间也算
你的出生年龄,直至你降世时,ok,这就算1岁,之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春节),
就增加一岁,这意味着,虚岁总是比周岁大1到2岁。
因此按此说法,我早在1994年春节(2月10
)后都已经「七岁」了。当年
我妈拉着我在洛谷河村村办小学一楼招生办公室报名时,后来教我数学和体育的
全校唯一男教师兼校长张春文老师低着
问我妈:
「孩子哪年出生的?多大了?」
「八八年腊月生的,属龙的,今年七岁了。」
「七岁?」
张老师愣了一下,随即抬起
看了我一眼——
六岁时我身高已经长到了125cm,当时的我双臂
叉趴在他的桌子上,正晃
着脑袋和他大眼瞪小眼。他歪了下脑袋从桌子侧面看了我一眼,发现我不仅没有
踮脚尖,反而还微弓着身子。这才有些信服的说道:
「嗯,这么大个子,脑子也没啥毛病,其实能早一年来上学的。行,明天来
上学吧。」
「啪!」的一声,红戳就盖在了一张寥寥几行信息的白纸上。
但我也只在这个小学上了四年而已,后来学校因为生源实在太少而关停,我
又改去镇上小学继续上学。到2000年9月时,我升上了初中,我们这儿小学、初
中在同一个校园里,统称叫「北极镇中心校」,共九个年班级近一百多名学生,
实行「九年一贯制」,即从小学直升初中不用考学。不仅如此,像东边的北红村
希望小学的学生毕业后也是直升到这里的镇中学。
没办法我们这「中国最北的三个村」,洛古河(带我家劈腊子村)在北极村
西边一百公里,北红村(带大
甸子村)在北极村东边一百公里,2000年第五次
全国
普查时,整个北极镇(当时应称漠河乡)的总
约为2800—3200
,
这可是包括了镇政府驻地(现北极村核心区)的非农业
、所有行政村
以
及几个林场
。而三个村的总常住
大约只有1200
到1600
左右。
1200—1600
里有小学初中学生120
左右,这个生育率比例其实是一
个典型的处于
外流和萎缩阶段的偏远农村社会图景,因为如果我们取中间值
进行计算:
总
:(12001600)/2=1400
学生数:120
(小学和初中生,年龄范围大致为6—15岁)
学生比例=120/1400≈8.57%
也就是说,在这个
群体中,学龄儿童和青少年(6—15岁)约占8.6%。
而一个健康和稳定的
结构(如「稳定
模型」),其6—15岁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