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护军,资历
重者为护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初置时职权为掌军中参谋、协调诸部。后职权演变为掌禁军、总统诸将,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位卑,而权重。
仅“选拔武官”这项职权,就极容易通过为国抡才的机会,舞弊谋私,塑造忠于自己的军事势力。
因而,此职非心腹不可任之。
如江东孙策新丧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如大汉先帝刘备崩殂后,赵云领中护军职,掌宿卫宫禁及安京畿内外。
如今,设谋夺鹯
塞且亲自领军策应的郑璞,卸任平北将军之职,改授为中护军、加侍中、领丞相府司马如故。
这样的任命,莫说是郑璞本
,其他大汉僚佐听闻后都不由瞠目结舌。
既是惊诧郑璞的命好,更是诧异丞相诸葛亮的胆大!
然也!
所有朝廷僚佐都觉得,丞相这次擢拔,实在是太敢放权了。
虽说,郑璞的官职是从重号将军转为杂号,看似是贬职了,但实际上所掌的权柄却是连前将军魏延都得叹一声“后生可畏”。
先说相府司马之职。
此职责乃是为丞相参详兵事、领兵作战,权柄大致与掌政务的长史相当。
于所有相府僚佐中,仅次于前、中、后军师三职。
且受先帝托孤,丞相开府治事,领朝政,并宫中府中为一体,相府僚佐也随之位卑而权重。
比如当今的留府长史蒋琬,就几乎兼领着尚书仆
的职权。
其次,乃是侍中。
职权为侍从天子左右,出
宫廷,与闻朝政。
如今天子刘禅委朝政于丞相府,鲜少有自主决策之时,因而授予郑璞算是“加官”,权当是示恩宠的。
但令
咂舌的是,丞相并没有为郑璞表请此职。
而是天子刘禅授命加的。
理由是这些年天子常与郑璞通书信,私下常以事咨询,是故方给以加官。
亦是说,作为大汉两大权力中枢的相府与宫禁,郑璞都被青睐有加!
最后,再结合中护军“选拔武官”的职权,未来年轻一代将领皆出于郑璞擢拔,所有朝臣都心有所悟——丞相与天子皆有意,为郑璞的仕途辅路了!
不一定是继丞相之后的权柄。
后天子完全亲政,大汉也不再设丞相之职。
但依着此
景,郑璞会在天子的信重下,成为执掌举国兵权的
。
比如大司马、大将军抑或者太尉等职,肯定能占一个。
但如今,郑璞才二十有八啊!
哪怕此子才高绝伦,亦没有必要这么早就作定论吧?
且郑璞昔
就有过“睚眦必报”的名声,如今年齿轻轻就得以掌臧否之权,万一催生恣睢之心,宁是我大汉之福乎?
更
一层思虑,则是郑璞乃益州士
。
有了选拔武官的权柄,委实是太容易培养自己的权势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丞相将奏表让成都朝臣共论时,许多
都没有明言郑璞不可;而是委婉的提出擢拔后进,不可
之过急,以免演变成为揠苗助长。
就连郑璞的兄长,前不久授职为汶山太守的郑彦,都连续数次上书朝廷声称不可,更莫说是其他老成谋国之臣了。
自然,赞同之
也是有的。
如赵统、张表、法邈以及已经迁职为益州治中从事的马谡等。
但这几个
的履历不
,对朝政影响不大。
真正一锤定音,让其他朝臣不复反驳的
,乃是大司农李严。
当朝臣群议纷纷,以郑璞年岁太轻为由,请丞相不可擢拔太过时,已经开始处理一部分朝政的天子刘禅,便问及了同样列班在朝的李严,对此是什么意见。
李严以为可行。
且加了一句:“丞相既请之,陛下何所疑也!”
此话甫一落下,朝臣皆鸦雀无声。
不能再掌兵权也好,左迁任闲职也罢,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李严是先帝托孤重臣的身份。
如今两位托孤重臣都异
同声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劝说?
而天子刘禅听罢,眉毛微扬起。
旋即,便笑了。
他倏然想起来了,李严归来成都后,常被他寻来宫中坐谈,闲谈时亦曾提及过萧关大疫之事。
那时他听闻后,不敢置信,还私下做书信给张苞确凿了一番。
是故,丞相与李严皆声称可擢拔郑璞,便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一个不
惜自身羽毛、不顾有损
德,但求为国裨益之
,若是还不能定为忠节之臣,那他还有何
可信之!
这个小
曲,正是促成他授命给郑璞加侍中的缘由。
既然丞相都力荐了,身为天子的他也示意下。
让其他朝臣知道,郑璞不仅得丞相器异,亦然是简在帝心。
这个任命传到了陇右,就没有泛起多少波澜了。
久在前线征伐的将士,当然知道丞相对郑璞的器重,以及郑璞随征以来,每每筹画策算,几无有遗。
军中有功则赏,有什么好奇怪的。
郑璞接到诏令后,也同样安之若素。
若是单单以“识
”论,如今世上何
比他更未卜先知?
且丞相此番表请他的官职,依旧是掌武事,不涉及政务,正好如他所愿。
就是消息传开后,张妍就不止一次抱怨,说这段时间借着各种理由前来拜访或送礼的
慢慢变多了,不胜其烦。
算是卷
权利决策后的必然吧。
八月初,郑璞带着扈从赶到六盘山西麓,诸葛丞相选择的落营处。
此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
错,才刚
秋就已然很寒冷,而且昼夜温差很大,极容易感染风寒。
源于山多川少、常年
旱的
系,这里没有什么
烟。
放眼望去,光秃秃的山峦上唯有些白桦、栎树、山杨与山柳等半死不活的
错相顾;从北方呼啸而来的朔风,席卷着黄土与枯叶漫天飞舞,不由让
念起汉武帝《秋风辞》里的“秋风起兮白云飞,
木黄落兮雁南归”。
在这种地方落营,最紧要的乃是水源。
督五万大军北来的丞相,将兵马一分为二。
其中,自己所领的四万兵马,乃是沿着乌水(清水河)的支流以武钢车为依托落营。
没有采石伐木等加固寨墙。
因为在必要的时候,丞相会沿着支流河谷杀向高平城,将逆魏的粮道断掉。
另一万步骑,则是依着长离水支流落营。
郑璞对这里颇为熟悉。
大汉第一次出兵陇右时,他与马谡领军扼守的地方,就在身后的五十余里。
昔
逆魏张郃领骑兵绕后,亦是途经此地与魏平等
会合。
对,丞相别遣万
在此落营的缘由,就是为了防备逆魏曹真遣
袭击萧关后方;以及策应驻守在阿阳城的吴班部,共同遏制逆魏长驱
略阳袭击陇关道的可能。
但如今在营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