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居多。那逆蜀见我关中及陇右兵力空虚,不自量力而生出觊觎之心,欲作以卵击石之事,亦
有可原。”
他甫一话落,一直录尚书事、知曹魏家底的陈群,亦随之开
。
“陛下,我大魏连年征伐,民多劳苦。如今
蜀来袭尚未确凿,臣以为不可大动刀兵。可先令关中及陇右各地驻军,加强戒备;再让雒阳驻军,严令以待即可。”
此话,乃是谏言,让曹真去关中镇守之意。
亦是隐晦的,请曹叡将那无有韬略的关中都督夏侯楙,调回来雒阳。
免得
蜀当真出兵,而其才不堪,耽误了军机。
谏言嘛,当隐隐提及即可。
无有指名道姓的,无妄得罪同僚,而招他
记恨。
“此言甚善!”
高踞案首的曹叡听罢,拊掌而赞。
赞罢,又将隐隐目光投在曹真身上,“列卿既皆言,逆蜀将寇边。大将军久镇关中,威信之箸,无
可替。正值朝廷用
之际,大将军莫辞辛劳。”
“唯!”
闻言,曹真当即离席大礼而拜,朗声领命,“蒙陛下不弃,不以臣愚钝而授予重任,臣安敢辞邪!”
“哈哈哈~~~~”
曹叡大笑,连忙伸手虚扶,“大将军速速请起。”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黄门令小趋步疾来,“报~~~~尚书台转关中军
,八百里加急,至!”
亦让曹叡的笑声,愕然而止。
连忙传令,取来军
而看,然后便凝眉成川。
传递军
的小布帛上,仅寥寥数字,“
蜀兵出,取褒斜谷,望右扶风郿县而来。”
然也!
司马懿的上表,尚未到雒阳时,丞相诸葛亮便率军而出了!
乃是兵分两路。
以赵云为督,邓芝为副,领万余
出褒斜谷作疑兵。
穿行秦岭山脉的褒斜谷,依托南麓的褒水、北麓的斜水河谷而得名。
其道中间,有片平坦之地可供驻军,被称为箕谷(今太白县一带),赵云便是率军
此地驻扎。
因箕谷一带,还有一条马尾河,蜿蜒北上汇流
渭水,此河谷亦然可以通行。
是故,为了故意让曹魏右扶风的驻军,惊觉自身佯攻的方向,赵云别遣前部,多设旌旗,进
斜谷大作声势。
另一路兵马,自然是丞相诸葛亮自领之。
西出汉中郡,疾袭陇右。
必然,过武都郡境内,乃沿着西汉水走祁山道。
且曹魏驻军的下辩、上禄及武都道三县,仅有武都道在祁山道路上,且兵力甚少,无力阻挡汉军的进发。
是故,丞相并没有遣兵先攻占武都。
乃是让主力浩浩
进发之际,别遣了先锋魏延部,逆着青泥河而上,直发祁山而去。
青泥河,发源于祁山,途经武都郡治下辩县,再汇
嘉陵江。
且跨过此河流的分水岭,便是漾水河。
两条河流连起来,便是昔
马超被驱逐出陇右后,投奔汉中张鲁的路线。
难得可贵的是,此路线比走祁山道要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
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大汉名臣虞诩任职武都太守时,为了更便利的取汉中粮秣及军械平羌
,曾亲自率领军吏,以“烧石法”,清除青泥河中的礁石,修通了从下辨至沮县的航道,至今仍可畅通无堵。
仅是可惜,青泥河太窄小,无法行走大船,亦不适合运送大规模行军的辎重。
不管怎么说,可用舟船运送粮秣辎重的便利道路,自古以来都是兵家扼守之地。
如今的曹魏,亦不意外。
因而,丞相别遣先锋魏延,取此道先行,乃是堵住武都郡内曹军报信的信使,顺势将此驻点的魏军悉数拔掉!
嗯,扼守此道的终点,乃是漾水河的上游西县历城。【注1】
但马超战败而逃时,还顺势攻
历城,杀叛他的姜叙满门,以及焚毁了历城泄恨。
后来曹魏以武都郡为屏障,并没有重建。
仅是驻守了百余军士。
魏延领军至历城的废墟,可保障丞相自领的主力,在曹魏陇右驻军一无所察的
况下,顺畅抵达祁山道终点,天水郡的上邽县。
事实上,丞相成功了!
当绣着“汉”字的大纛,以及绣着“克复中原”的旌旗,飘扬在天水郡内时,曹魏竟无一
知!
是时,雒阳的曹叡,让曹真为都督,以张郃为先锋,领大军赶到了右扶风郿县。
且是大肆鼓舞士气,进
斜谷内,将欲与赵云战。
而雍州刺史郭淮,则是被曹叡飞马传令,正与天水太守马遵在天水郡巡视,威慑那些羌胡部落不敢趁机作
。
见丞相大军而至,顿时大惊失色。
连忙退回屯重兵的,上邽县内驻守,且派
疾行去关中右扶风禀报曹真,声称汉军主力在陇右,请他火速来援。
其中,还有一小
曲。
天水太守马遵,竟不归去治所冀县布防,反而跟着郭淮跑去了上邽县。
那时,郭淮还以守土有责,而劝说他,曰:“明府当还冀。”
他却以冀县偏西,无有大军来援下难坚守,且那些从武都郡迁徙而来的氐
部落,都安置于此,恐趁势与汉军合而作
,竟不敢归去。
亦害苦了一
。
那
官为中郎,职为参天水郡军事。
乃冀县
,姓姜名维,字伯约。
-------------------------------------------------------------------------------
【注1:东汉末西县历城,在今西和县城之北的石堡镇。后来丞相遣陈式取武都及
平两郡,乃自领军沿着青泥河而上,于漾水之北筑驻军点“建威”,以定点打援之势,让郭淮不敢南下,放弃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