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五三九章 粮食换劳力

第五三九章 粮食换劳力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娘,您看咱家现在这么多的粮食,您不开心吗?”李大郎指着房间里面堆着的玉米子问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黄腾腾的玉米子承载着全家的希望。

院子周围玉米杆子围绕着牛棚堆的就跟小山一般。

这些成捆的玉米杆子既能给牛棚挡风遮雨,又是这耕牛冬里的饲料。

这样子,老婆子当初就是梦中才能够看到。

“开心,当然开心,不过可苦了我儿了,一个照应那么大一片地。”李母心疼地说道。

嘴上虽这么说,心中未必没有凡尔赛的意思。

原本以为成了移民,就成了流民。没想到因祸得福了。

现在他们家的地都能够赶上原来村子里的地主了。可是在这儿可雇佣不到佃农。

家家户户的土地都不少,这里缺少的不是土地,是

另外,这家家都成了地主,反倒是不稀罕了。

“娘啊,你们也先歇歇吧,一起吃饭。”李大郎说道。

李母这才在儿媳的搀扶下做到炕上吃饭。

今年新玉米放在石臼中捣碎,里面还有些黄豆。熬煮的时候放在盐和菜叶子。

山东将这个叫糊特儿,寻常的汉子一顿饭儿能够喝上四五碗,不顶饱。

桌上还有蒸好的地瓜。地瓜单吃有些噎,配上糊特儿就好下咽了。

有时候也会将地瓜放在糊特儿中一起煮。菜是腌制雪菜。

现在复兴军治下的盐价比以前便宜了很多。这种腌制咸菜的粗盐更是便宜的很。

这样的饭食看起来粗劣,但是在哪个年代已经是不错的伙食了。

毕竟只是寻常的子,要是逢年过节,李家也是吃的上的。

李大郎的媳是个老实的小媳儿,平时餐桌上不大发言,都是听婆婆的话。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用木和泥胚建成。

去年到了这里之后,家家户户都是先建了一个窝棚暂居。

然后政府给每个屯子一些伐木工具,然后的这些相护帮衬这将房子给建了起来。

因为时间有限,只能够用甲板垒土作墙,配上木制的房梁。这些房子一般都不高,但是家家都有一个火炕,冬天的时候倒是也不冷。

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冬天,李大郎一家还算是适应。冬里是冷了一些。但是并没有什么活计。

也就李大郎会穿上厚厚的皮子衣服,冬里出去打猎。

天冷的时候在炕底下烧上木柴,猫冬的季节一家上坐在炕上也是其乐融融。

“娘,俺想去镇上买条狗,以后出去打猎也能有个帮手。”李大郎有什么事习惯跟母亲通个气。

李母的腿脚虽然不好,但是在这个家,她才是话事

李大郎一早就像搞一条猎犬了。出去打猎的时候不指望它对付猎物,这里的熊瞎子、老虎、野狼、野猪都不是狗子能对付的。

他想弄条狗子只是希望它遇到猎物时能够提前给他预警。

“爹爹,我去跟你做伴,做你的帮手。”这时,一旁的儿子李林话道。

“你马上就要去上学了,到学校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儿呢。”

李大郎瞪了儿子一眼。他准备将儿子送去读书。镇子上建立了一所学校,移民家里的孩子去上学只要少许的费用就好了。

听到父亲的话,李林顿时蔫了下来。学校在镇子上,离家里有老远的路,听说平时都要住在里面的,连家都不能回。

天天蹲在学堂里面读书,哪有跟着父亲打猎有意思啊。

但是,李大郎的想法显然跟儿子不一样。

以前家中没有条件,现在不一样了,怎么说也是一个小地主,地主家的儿子可都是要去读书的。

“岩松,你要买就买吧,一个狗崽子也值不了多少钱。不过,你真准备将林儿送去读书啊?”李母问道。

眼看着李林就要成为半大小伙子了,能够帮家里农活了。

要是现在送去读书,李大郎这里就又没有帮手了。

“那三十亩新地也弄好了,明年开春忙的过来吗?”李母最关切的还是家里的田能不能中的过来。

庄稼首要的任务就是将田给种好。

即使是不缺粮食,田地也要一丝不苟地都种上庄稼。

这不是吃饭的问题,田种的怎么样关乎庄户的尊严。

“娘,您老放心,咱们屯子准备成立一个种田互助小组,我准备加进去。”

“到时候,大家会一起帮衬着,咱们家有耕牛,我准备再搞点猎物,卖掉些玉米,攒些钱,再弄上一耕牛。这样咱们家出一个、两牛,相当于三个劳力,咱也就不赚家的便宜了。这样地就能种的过来了。大家种的东西很多都不一样,这样收获的时间就错开了。”

这个互助小组的办法是按照官府的建议搞的。

现在大家种的都是大田。各做各的很容易就耽误了播种和收割的时间。

但是要是几户家联合起来,就能短时间内搞定一片土地。

五个种植五百亩地比五个各种一百地的速度是要快的。

再加上大家的种植收获时间有偏差,这样就能够让力使用的更加的高效。

李大郎本身就是屯长,自然是要带这个互助组里面的。

但是他家的劳力少,所以他就琢磨着加上一耕牛。

而且他还准备再买一的母牛回来,到时候,不仅能够耕地,还能够产仔。

现在家中不缺料就是养上几牛都没有问题。

种上百亩地,养上几牛、几猪,这才是地主家该有的生活哩。

董书恒从海参崴向西一路经过敦化县、蛟河县,然后进了吉林府。

他没有去移民家中实地查访,但是也路过了一些村屯。

对于这些移民能够安顿下来。

董书恒的心中还是很欣慰的。

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下问题,那就是分的土地多了,很多家庭都有些忙不过来。

地方上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跟的上。

“韩总长,我一路看到有很多农户的农田都还没有开垦好,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等到明年的话咱们可是要按照他们的授田面积来收公粮的。”董书恒问道。

如果这些移民没有开垦出这么多的田地,但是又要按照实际授田的面积收取公粮。

到时候肯定会有些移民的心中不忿,甚至会有一些会负担不起。这才是董书恒担心的问题。

“总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您知道的,这些移民来的时候大都是一穷二白。”

“咱们虽然给他们分了农具,但是大牲畜需要他们自己赊购的,有些心中有顾忌,不愿意赊购大牲畜,土地开垦的速度就跟不上。”

“实际上要是有牲畜帮忙,一两个壮劳力种上上百亩的地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您说的基础设施,这是真的没办法,现在的家家户户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哪里有时间去修路修水渠啊!”韩林也是有些无奈。

他原本就在山东做官,这些移民可以说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天天撒币 我在诡秘之主打破次元壁 影视世界从人是铁饭是钢开始 海贼:看见熟练度的我成为传奇 斗罗:偷看日记,女神们人设崩了 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 美漫之奥斯本巨型企业 生活系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