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铲除的,自己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之前,和东林党抗争就是找死。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所以在此之前,征收商业税改善国家财政就是完全不现实的。
在这样的
况下,只能靠自己赚钱了。明代皇帝有皇庄、皇店,皇帝自己经营商业倒是很正常的。特别是万历皇帝,为了维持国家财政,将皇帝店规模扩充了很多,还派太监出宫征收矿税。
不过皇店盈利需要一定规模积累,才能弥补国家财政,光是几十个皇店也无济于事。
利行业很多,盐、铁、酒、烟
专卖,各种垄断
商业都是可以攫取
利的。可是这些
利都是需要有国家
力机器支撑的,目前朱由校还是个傀儡皇帝,如果实行专卖,就是触动了东林党背后的商
们的利益,所以暂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朱由校迷茫的时候,这天朱由校看到服侍他起居的客氏正拿着一个
掌大的玻璃镜梳妆,朱由校神色一愣,问道:“这是?”
“皇上,这是佛郎机
造的镜子。”客氏回答道,对这种镜子并不感觉有什么好奇怪的。
弗朗机
?应该就是葡萄牙
,葡萄牙
和大明是有通商的,大明在澳门建立了一个专门用来贸易的城池。不过并非是葡萄牙
的租界,此时的澳门依旧在朝廷的管理之下。
“这应该不是弗朗机
造的,而是意大利
造的。”朱由校做出了判断。
“意大利
?那是什么。”客氏奇怪的问。
“就是欧罗
的一个国家。”朱由校笑了笑,随即问道:“这种镜子我们大明没有产出吗?”
“好像是没有的,这东西太贵了,这么一个就要上百两银子。”客氏说道。
朱由校听了不由咋舌,这玩意确实太贵,一个镜子就上百两,这和抢劫来钱还要快呢!朱由校仔细的看了看,就是很普通的玻璃镜子。
“李进忠,你马上派
出去调查一下这种镜子。”朱由校立即意识到这其中的商机,马上命令李进忠去调查市场。
“是,皇上。”李进忠连忙领旨。
很快李进忠就派了几个太监出宫调查玻璃制品和玻璃镜,这玩意在此时的大明叫琉璃,中国传统琉璃实际上也就是玻璃的一种,不过是炼丹所得,主要成分是铅钡,是有毒的,不适合用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当做装饰品,这种装饰品只有皇家才能用。
太监在京城兜了一圈,然后回宫报告去了。李进忠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这种透明的琉璃镜子在市面上很少,
才派
出去找了一圈,也没发现几块。基本上都是这么大的,外面装饰的模样太过奇怪,价钱又太贵,并不是很受欢迎。至于您说的琉璃制品,也基本没有多少,只有一些小物件。”
这和朱由校预料的不太一样,但随即他想明白了。玻璃制品是易碎品,容易在航海途中
碎,加上此时的镜子又是以意大利为制造中心,所以玻璃制品并没有成为进出
贸易中的一种主流商品,西班牙
更喜欢直接用白银来购买大明的商品。
这些玻璃镜一般都是传教士带来的,另外玻璃镜因为是欧洲风格的装饰,所以并不受欢迎。作为天朝上国,中国
的艺术层次,显然不是欧洲能比的。
尽管如此,玻璃制品依旧是有利可图的。
特别是大块的玻璃,此时的意大利
、法国
还不能生产大块的平板玻璃,也就没有什么试衣镜,
(本章未完,请翻页)
更没有什么玻璃窗之类的东西。
大明朝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或者说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有钱
不把钱当回事。只要玻璃造出来就有利可图,那些富
绝对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可以让屋子变得更明亮的平板玻璃,或者瓦状的玻璃天窗。
想到这里,朱由校立即就行动了起来,下令召集琉璃工匠。工部就有琉璃工匠,因为宫内的宫殿上就有琉璃瓦。
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工匠过来,工匠们为朱由校演示了一下他们制作琉璃瓦的过程,这些工匠的手艺很巧,琉璃瓶什么都能造。不过琉璃瓶多是用来陪葬用和修建宫殿用的,看起来确实比较好看。
中国这种文明,对玻璃饮食器皿没有什么需求,因为已经有瓷器了。所以自古以来,琉璃的应用不广泛,所以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出透明色的玻璃。再加上琉璃是皇家专用,民间不能擅自使用琉璃,自然也就没什么发展。
在皇城的兵仗局里,这十几个工匠在朱由校的指导下,开始对玻璃进行
的研发工作。十几个工匠很受皇帝重视,他们也都极为激动,想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
第一天他们就通过石英砂和纯碱烧制出了玻璃,但玻璃是绿色的。朱由校看过之后,知道这绿色实际上是含有少量的铁导致的。在加
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还需要锰矿石,明代矿场很多,锰矿石很容易就第二天就收集了一大堆过来。当天朱由校在养心殿听完孙承宗讲课之后,便和李进忠,以及身边两个大内高手一同来到了兵仗局和工匠们一起做起了实验。
工匠们通过不断的加
不同分量的锰矿进行实验,黄色和紫色的玻璃都已经被工匠们很顺利的制造了出来。
仅仅第三天,透明玻璃就被成功的研究出来了。工匠们用吹气法,制造出了
掌大的平板玻璃。接着贴上锡箔,再浇上水银,一面镜子就制造出来了。不过这并不算完工了,工匠们开始制作镜框。
不同于欧洲的镜框,中国的镜框的样式自然是传统元素,并且是用木
作为镜框材料。工匠们的雕工极为
巧,一个个
美的梳妆镜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
不过用水银来制作镜子背面的反
还不是那么好,可以改进为镀银法,在硝酸银的氨水溶
里加进葡萄糖水,葡萄糖把看不见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最后再刷上一层漆就行了。
说起来是很简单,工匠们听不懂。于是朱由校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化学家一般,在兵仗局里开始了各种化学实验。
同时平板玻璃因为用的是吹气法,所以平板玻璃还很小,不能造得很大。因此朱由校向工匠们提出浇铸法来生产更大的平板玻璃。工匠们的
脑很不错,对于这种生产工艺理解能力很高,朱由校只是说了个大概,他们便迅速摸索了出来。
几天后,一块长宽各两米的巨大平板玻璃被制造了出来。而朱由校那边也完成了镀银法的研究。
朱由校得知大块的平板玻璃已经制造了出来,很高兴的跑去看了一眼,结果发现上面还有不少的气泡。
显然工匠们在冷却时候没把握好,这是生产经验问题,需要继续熟练生产环节。不过总的来说,平板玻璃是搞出来了,镜子也搞出来了。而且质量比意大利
的镜子还要好,水银是有毒的,而镀银法制造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玻璃镜是无毒的,而且反
更好。
技术是出来了,为了保证技术不外泄,朱由校赏赐了工匠们一些银两,接着命令他们禁止泄露玻璃镜的制造技术。
这是圣旨,工匠们自然不敢泄密。就算泄密了也没关系,朱由校是皇帝嘛!谁敢抢皇帝的生意?那不是招惹锦衣卫上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