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非常困难,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即使当上水稻研究所主任了,也还是没能得到有效突
。
而袁家团队,这些年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快要扛不起了。
重新坐下来后,袁老还说着抱歉,杨顺当然不会介意,还想着要不要悄悄送一些“能量丸子”给袁老喝下。
两
谈的很愉快,袁老对水稻技术的探讨,还有对杨顺那个南山风景区的建设,都很有兴趣,最后还提起纪录片的事。
袁老问道:“听说你在搞虾稻?”
“我那是在虾搞,我有个同学叫肖健,他远房亲戚在搞小龙虾养殖,一年赚百万,他眼红了也想学着开展副业,问我能不能改进虾田,搞个虾稻并存,弄双倍收
。”
杨顺不好意思道:“我对养虾不懂,那就只能往水稻上想方法了,最后出了点主意,提供了一点种子,看看他的虾稻田能不能让水稻产量涨起来。嘿,我纯粹闹着玩儿呢!”
大家都在笑,这事其实袁老团队也有研究,袁定洋就说:“我们湘省吃虾也很厉害,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前几年我们就立项搞过,效果还不错,有机稻亩产能达到400多公斤。”
“哇,这个已经很厉害了,我同学他们自己种,亩产250公斤已经不错了!”
杨顺很佩服,他趁机问道:“袁老,我想了解一下现在杂
水稻的现状,我听说,您的超级稻已经实现年亩产1600公斤的世界记录?”
袁老很平静地说道:“亩产几十万斤也不是没出现过。”
杨顺一乐,确实,吹牛
又不用写论文,放卫星只需要一张嘴,最多把隔壁田里的稻子算成自己田里的产量,袁老就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那种事见多了。
可科学是吹牛能吹出来的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