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欧皇崛起 > 第322章 俞大猷独轮战车(下)

第322章 俞大猷独轮战车(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后世华夏,世都知道戚继光,但不少都不知道,戚继光时代,还有个俞大猷,抗倭功绩,不亚于戚继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而且,领兵才能也不比戚继光低。

当时的们,称呼二为“俞龙戚虎”。龙明显比虎强,所以,当时的,对俞大猷的评价,还要高于戚继光。

俞大猷武艺高强,在当时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算是顶尖高手了。甚至,泉州南少林传开的扁担拳,就来自于俞大猷的《剑经》。当然,这《剑经》实际上是少林棍法。俞大猷在泉州抗倭的时候,顺便把这个棍法,传给了南少林。满清时期,南少林僧把《剑经》传予乡民。乡民们因为满清的“禁武令”,不能公开携带棍,没事的时候,脆使用扁担,演练此种棍法。后来,就发展出了“扁担拳”。后来,《剑经》还被戚继光编了《纪效新书》,做了详细介绍。

不过,俞大猷和戚继光虽然同为抗倭名将,可命运截然不同。俞大猷刚直,不知变通,结果被朝廷猜忌和排挤打压。

而戚继光,则比较狡猾些。戚继光投靠了首辅张居正,每年送大量的珍异宝给张居正。然后,戚继光就得到了张居正的庇护,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当然,等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清算张居正的时候,戚继光也就跟着倒霉了。不过,在此之前,老戚好歹也风光过很久。

俞大猷和戚继光的练兵策略,是截然不同的。俞大猷喜欢连兵,各个武艺高强的那种。然后,战时派兵突击,大敌军。

而戚继光,则更倾向于训练出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大兵团。他认为,个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俞大猷练兵的法子,耗时太长,要十年八年才能见效。而靠着严明的纪律,训练出一支令行禁止的普通军队,只要几个月。而且,若有损耗,补充也方便。而像俞大猷的那种兵,战斗力虽然强悍,但补充太困难。一战若是尽失锐,可能就要倒大霉了。而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哪怕损失再大,只要挑选一批老实的农民,训练几个月,就又恢复了战斗力了。

后来,历史证明了戚继光的思路是正确的。但俞大猷的做法,更容易出彩。因为,文官们不懂军事,看到俞大猷的兵那么强悍,自然认为俞大猷比戚继光强。然后,就有了“俞龙戚虎”的说法。

当然,戚继光作为后辈,很多东西也是学自俞大猷。比如,俞大猷的《剑经》,就很被戚继光推崇,还编了《纪效新书》,也在军中做了推广。

甚至,战车阵的问题上,戚继光也是山寨俞大猷的,然后做了改进。

俞大猷的独战车,非常简单,就是在独车前面,放三四个尖锐的矛。作战的时候,独车被派到阵前,各自紧挨着。独车后面两个支架,则土中,以求固定。

战车,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含冤狱后被放出来之后,去大同镇练兵时,根据蒙古骑兵的特点,特地设计出来阻挡蒙古骑兵冲阵的。

俞大猷发现,明朝步兵和蒙古骑兵作战,最害怕被蒙古骑兵突阵中。因为,那样会导致全军崩溃。接下来,就任凭蒙古骑兵砍杀了。

于是,根据含冤去世的著名军事家曾铣的车营之法,俞大猷创造出了独战车。就是在独车前面上三四个矛,阻挡蒙古骑兵的冲击。若是蒙古骑兵敢撞上来,直接就被车前的三四个矛给捅穿了。而独车后面两个支架,因为地扎在土里,导致独车不会被装开。这样一来,率先冲上来的蒙古骑兵,战马就会被扎死在车前,而骑兵,摔下马后,也会被明军杀死。后面冲上来的蒙古骑兵,只能撞到最先那匹战马的尸体上,不得前进。

这样一来,蒙古骑兵就不可能突明军步兵阵中了,只能停下来,否则会被自己撞得仰马翻。而明军步兵主力,也不会因为战阵被冲垮而溃败。

与此同时,明军步兵,躲在独战车阵后面,不住地用火枪和弓箭击,大量杀伤蒙古骑兵。然后,明军骑兵,等到蒙古骑兵被独战车阵阻碍后,也会从侧面冲出来,攻击失去了速度的蒙古骑兵侧翼。

通过独战车阻敌,火枪手和弓箭手不住击,最后派出明军骑兵冲击被停后丧失了速度的蒙古骑兵,这一整套的战术,大同镇多次打败侵的蒙古骑兵。然后,俞大猷自然免罪了。

俞大猷之所以选择用独车作为阻敌的战车,而不是像曾铣那样大量使用厢车,是出于成本考虑的。曾铣之前是兵部侍郎和三边总督,自然有能力调用大量的厢车。而在大同镇的俞大猷,不过是个戴罪立功的罪臣,自然不可能有调集大量厢车的能力。

所以,俞大猷使用了最便宜的独车,在独车前面安几个矛,就成了阻敌的战车,便宜又实用。

后来,戚继光奉命镇守蓟北的时候,受到俞大猷的启发,也使用车阵打击蒙古骑兵。不过,戚继光在俞大猷和曾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弄出了偏厢车。就是一面有板墙,一面没有的战车。

遇到敌军的时候,把偏厢车有板墙的那一面对着敌军,士兵们通过板墙上的,用火枪和弓箭击蒙古骑兵。

偏厢车巨大,蒙古骑兵显然冲不过去。而且,箭打击明军的话,弓箭也被板墙给挡住了。而明军,却能通过板墙上的击孔,从容杀蒙古骑兵。甚至,因为偏厢车巨大,戚继光还把虎蹲炮搬上了偏厢车,杀蒙古骑兵。

靠着这种车阵,戚继光坐镇蓟北的时候,杀得蒙古骑兵不敢靠近……

马林上辈子曾经分析过这两种战车的优劣,发现,论战斗效果,自然是戚继光的偏厢车战斗力更强,防护力更高。

但是,偏厢车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主要问题是,偏厢车太过笨重,不利于行军。而俞大猷的独战车,虽然没有偏厢车防护力好,但胜在轻便灵活,行军方便。大军若是快速行军,独战车也能跟得上。若是换成偏厢车,就只能跟着辎重部队慢慢走了。

而且,骤然遇到敌军骑兵的话,独战车部署更快,只要把两个支架土中,固定车体,就可以阻敌了。而偏厢车,则要花时间把拉车的战马先解下来,然后车厢侧面排好,正对敌军,比较耽误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欧洲地区,除了东欧的鞑靼,西欧是没有成建制的弓骑兵的。所以,没有必要使用偏厢车来阻挡敌军骑兵的弓箭击。

因为,西欧骑兵和阿拉伯骑兵,都是近战型骑兵。只要祭出俞大猷的独战车,就足够阻挡对方的冲锋了。

退一步讲,就算敌军有弓骑兵,马林的方阵里有大量的火枪手,对也毫不落下风……

想到这里,马林决定,给自己的大军,大量装备俞大猷的独战车……

之所以如此决定,是因为马林想到了西班牙方阵的缺点——缺乏进攻能力……

马林的方阵,因为在方阵四周挖了两道沟。虽然阻挡住了敌军的前进步伐,但同时,也阻碍了己方军队的进攻路线。

所以,马林的方阵,只能用于防守战,不利于进攻。

但是,若是把挖沟改为使用俞大猷战车的话,那就大不一样了……

进攻的时候,独战车的两个后脚支架,土中。但若是敌败逃了,推车的士兵完全可以把后脚支架从土中拔出,然后推着车追击敌军。敌军若是反扑,再把后脚支架扎土中打防守反击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校花的全能保安 科学家的空间塔 漫游诸天 霸武神王 天才风暴 有一千个技能的我怎么输 妖怪公寓 庆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