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

第二百五十五章 “访问”(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么多年来,东岸的船只几乎每隔六个月到一年就会秘密前往这个隐秘的报站一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自从上次一艘笛型船在海峡内触礁沉没后,后来此任务基本都由路过的蒸汽船甚至捕鲸船来完成了,因为它们可以降下风帆低速航行,这减少了至少一半的风险。

三艘体型硕大的战列舰以3节的低速在麦哲伦海峡内缓慢航行着,航海长仔细注意着海水的流向,以免船只偏离航线。至于风帆时代令谈之色变的大风,这对东岸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如今在麦哲伦海峡内能困扰他们的,无非就是多变的海水流向和恶劣的天气(大雪、雾、冰山)了。

好在现在天气不错,冬天时海峡内常见的浮冰不见了踪影,起雾的天数也大大减少。除了一直刮着的大风外,涌因为这里曲折的地形阻隔也已经大为削减,总得来说,在这个季节航行在麦哲伦海峡内——特别是你还开着蒸汽船的时候,对有经验的航海长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足够小心,他们便可以安全通过这条数百公里的水道,进太平洋。

但东岸显然没打算进太平洋,他们在航行到海峡中段偏西位置后,一扎进了列斯科岛与布伦瑞克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内,在崇山峻岭之间小心翼翼地航行了大半个星期,才终于进了水域开阔却又风平静的奥特韦湾。

由于地形的阻隔以及山脉阻挡,奥特韦湾内的海面相对风平静,比起西风怒号、浊排空的麦哲伦海峡西段简直是两个世界。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岸边没有任何文明的踪迹,野鹅、胡狼、狐狸、骆马、水獭、海豹就是这里占据绝大多数数量的“居民”了。如果你运气够好的话,你还可以偶尔在岸边看到一些身高普遍达两米以上的阿拉卡卢夫塔哥尼出没。除此之外,这里有的就只是一片荒凉了。

奥特韦湾后,三艘船只又依次穿越了列斯科岛与布伦瑞克半岛之间的第二条狭道,进另一片更平静的海域,然后停靠在了位于该水域右侧后世里奥贝尔德地区的东岸报站附近。此时已经是3月5了。

海岸边浅滩很少,基本都是水区,因此船只能够停靠在离岸很近的地方,便于运输物资和员。海岸边用粗大的原木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栈桥。能够同时停泊两艘船只。岸边一些着内务部秘密警察黑色制服的跑了过来,他们腰间别着手枪,身后还跟着几个身高在两米多的塔哥尼随从。

他们一边向站在甲板上的水手们挥手致意,一边熟练地将从船上扔过来的缆绳系在岸边的木桩上,然后等待开始卸货。本土已经8个月没有船只过来了。这个报站正急需物资补充:粮食、武器、弹药、烈酒、烟丝、蔗糖等等一切来自本土的商品。阿劳坎游击队最近一年间来过这里两次,提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止血绷带、野战食品、御寒衣物等物资,报站仓库的库存直接见了底,正急需补充。当然这些阿劳坎也不是白拿东西不给钱,他们也给东岸送来了大量优质皮毛、缴获的西班牙金银币、不好出手的各种首饰艺术品、一些马匹等东西,用以冲抵货款。

穿着海军春秋常服的陆铭登上了长满了杂的岸边。负责报站的一名国家报总局资探员立刻上前一个敬礼,开玩笑,海军中校军衔的官在如今的东岸只有一,那就是海军二号物、第一舰队司令陆铭。这样的大物到这个鸟不拉屎的秘密报站来,这让本地的负责毕拉斯直感到一阵不真实。

“毕拉斯少尉。感谢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陆铭握了握报站站长的手,一脸肃然地说道:“你们已经在这个孤独荒凉的地方驻守了三年多,与危险、寒冷、孤独为伴,你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公开,但终有一天,民会了解你们的坚忍与牺牲,会理解你们的奉献,感谢你们了。”

毕拉斯是第一批来到东岸的瑞士法裔加尔文派移民,最初在军队里混,后来被招募进了国家报总局。曾经在波尔多站服役多年。42年调回本土,短期进修后被授予少尉军衔,然后来到了麦哲伦报站担任主管,接替已经在此服务多年的另一位资探员卢——此君与毕拉斯同样是第一批瑞士移民。得上级信任。

“谢谢陆长官的关心,兄弟们在这里还算习惯,薪水补贴也按时发到了家的手上,大家都没什么后顾之忧。周围的原住民阿拉卡卢夫塔哥尼都还算友善,我们还和他们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贸易联系以巩固关系。目前,报站里还雇佣了十名塔哥尼做杂役。他们主要负责搬运货物、饲养牲畜。这些加上我们的,整个报站一共有成员28,全部都在这里了。”毕拉斯仔细地朝陆铭进行着汇报。

“嗯。”陆铭点了点,然后信步朝离码不过二十多米的报站走去。报站的房屋都是用就地取材的木制成,陆铭看了看,房子很简陋,基本就是用原木搭成的,一些木上的树皮甚至都没去除。房屋顶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茅,茅上面还有两层雨布,用于防。果然,这里的条件看起来很艰苦。

十名塔哥尼站在码上愣愣地看着停泊在栈桥边的高大船只,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炮窗。他们已经和东岸在一起生活很久了,自然知道那些炮窗里的火炮的威力,因此在看到一次来了三艘这种战争巨兽后,都看傻了眼。这些年来他们卖给阿劳坎游击队的火炮满打满算才五六门,还尽是些小径的火炮,和港内三艘船上近两百门重型火炮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很高大、强壮的。”陆铭称许地说道,“塔哥尼确实很高嘛,以后可以让他们当重步兵,也可以当掷弹兵,上了战场就凭他们齐刷刷的两米以上的身高还不把吓死啊。”

生活在麦哲伦海峡两岸的塔哥尼、阿拉卡卢夫以及部分奥纳的身高是惊的。特别是那些塔哥尼,普遍在两米以上。1615年,有欧洲测量了一个死亡的塔哥尼骨架,竟得出其身高达3米的结论。1790年,福尔克纳见到了一个部落酋长,该酋长的身高竟也达215米。

最初见到塔哥尼的欧洲航海者描述:“他们胸膛和小臂都很发达,跑得比马还快,一次能吃一篮子的黑面包、一气能喝半桶水。”

作为塔哥尼近亲的奥纳,据记载男身高普遍在175米以上,则在17米以上,远超此时的欧洲和亚洲

在此之前陆铭也有些不信,但此刻见到后他真的相信了,这些居住在麦哲伦海峡两岸以及南塔哥尼亚地区的原住民们就是如此高大,而且肌还相当发达,真是不可思议。只可惜后世这些的家园在被欧洲后,因为屠杀、劫掠(欧洲抢他们放牧的羊)以及疾病,他们的快速下降,整个民族也最终消融掉。

“这些里面最少的一个也雇佣了两年了,算是我们比较可靠的帮手了。”毕拉斯在一旁解释着。随着他的话语,这十名塔哥尼在码上熟练地卸起了一箱箱的物资,看他们高大的身材以及虬结的肌,似乎这些重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多大的负担。

陆铭一边听一边缓缓点,然后他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朝毕拉斯问道:“这里有阿劳坎吗?”

“没有,他们一般在每年12月下旬固定来我们这里一次,其他时间都不固定,很难说他们什么时候会来。也许那得问西班牙佬,因为和他们战的是西班牙,不是我们。”

“他们的战斗水平怎么样?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书后我从奶妈转职当剑修 抓鬼小农民 龙王传说之自然之子 极品厨仙 瞎猫总裁爱上鱼 校园花心高手 民庆街68号 胥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