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大宋那些年 > 第六十四章 大宋天子的碟中谍

第六十四章 大宋天子的碟中谍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那边就是,看到却吃不到,南唐还是好好的。

他决定将金陵附近江面的军事数据全部拿到手,再给大宋天子献上《平唐策》,以此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

长江是南唐最重要的军事屏障,险要位置均有驻军布防。于是,樊若水白天装作在长江边垂钓,晚上收集军事报。为了测得相关数据,樊若水把绳子的一系在石上,大捆的放置在船舱内,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划向对岸,反复勘测江面的宽度和水流的缓急。对长江渡、圩堰、关卡、要塞、江面宽度等,一一做好标注。

“弃我去者,昨不可留;我心者,今多烦忧。”在采石矶,樊若水想到了长眠于此的诗仙李白。李白一生仕途不得意,而自己为了不埋没乡野,也做着迫不得已的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石矶与对面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樊若水反复测量,发现这里江面最窄,可以搭桥渡江,他认定这里就是大宋最佳的渡江地点。如果能在大江上搭座桥,那么大宋进军就再无后顾之忧。

要在唐军眼皮子底下测量长江,这是掉脑袋的事,肯定不能公开行事,只能暗中活动。经介绍,樊若水来到采石矶附近的广济寺当了一名和尚,借此身份掩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采石矶一段江面,来来回回勘测了十几回。

要搭建浮桥,必须要有固定浮桥的桥墩。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这泸定桥就是由数根铁链,连接大渡河的两端的桥墩,铺设木板而成的。

为了给浮桥找一个牢靠的桥墩,樊若水就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建议广济寺在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

樊若水亲自督工,不到两个月,石石塔顺利完工,浮桥的桥墩也有了着落。

开宝三年(970),樊若水将测定的水文地理资料绘制成图后,便离开广济寺,直奔宋都东京去也。

这天,赵匡胤正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来报,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樊若水,要求面见圣上,求取官职。

赵匡胤听闻江南书生来求官,料定此定有真才实学,便宣他上殿。

樊若水首先向赵匡胤献上了一份大礼: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一张突长江天险的地图;接着,樊若水又向赵匡胤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他建议赵匡胤在长江上搭建一座浮桥,宋军就可以顺利突长江天险,兵临金陵城下。

赵匡胤看后龙颜大悦,笑道:“朕得此横江图,南唐李煜小儿已尽我囊中矣!”

当即命给樊若水赐座,亲切地问道:“你叫樊若水,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呢?”

樊若水道:“民自幼喜好读书,看到唐朝有个尚书右丞叫倪若水,为刚直,甚是仰慕,所以也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此话一出,旁边侍立的大臣差点儿没笑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叫倪若冰,不叫倪若水。“冰”字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点,如果不仔细看,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赵匡胤虽然行武出身,当上皇帝后,也开始上读书,对古代的一些君君臣臣的史料还是知道的。他佯装不知,笑呵呵地道:“看来你对古的事迹知道的还不少呢,不错不错,那朕就给你改个名字,你就叫樊知古吧。”

大宋皇帝亲赐嘉名,这是何等的荣耀,樊若水立即跪倒,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赵匡胤要为樊知古加官进爵,樊知古道:“请圣上准许知古参加进士考试,臣想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到时候再任命臣官职,若臣不中,那是臣才疏学浅,臣愿意一生白衣。”赵匡胤点应允。

很快,樊知古参加东京的科考,进士及第,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

根据樊若水的《平南策》,赵匡胤真的开始着手准备建桥。这可是历史上前无古的一项惊世之举,两个敢为天下先的走在了一起,一个敢想,一个敢;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切都有可能。

作为总设计师,樊知古全程参与整个建造工作。有的时候就是欠一个说法,缺乏安慰,樊知古终得重用,感皇恩浩,敢不效死命。

今天你对我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当李煜还在醉生梦死之际,他不知道,那个让他曾经嘲笑不止的无名小辈,如今已经成了大宋的军事高参。一个樊知古,能抵百万兵。

一介民樊若水叛逃的消息很快传回南唐,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其家属。李煜又怯于赵匡胤的威势,不敢把那樊氏家怎么样,只能软禁了事。很快,大宋使者来到南唐,要求带樊若水的家到东京,李煜不敢得罪宋廷,就只得将樊若水家待若上宾,又是送礼,又是赔罪。得罪叛国者的家,就是得罪赵匡胤,殷小心,向他们赔罪,就是奢望他们能在赵匡胤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可怜一代国主如此颜婢膝,仰鼻息;可惜了一代大才含恨离乡,若水变知古。没有谁对谁错,各打五十大板。

◆ 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武子教导主帅,不要拿国家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没有胜算的战役不要打,真正的胜利是打败了敌,自己的实力还能得到提高,两败俱伤不是真胜利。打仗须做好一切准备功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为征伐南唐,赵匡胤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开宝三年(970),南唐落魄秀才樊若水投奔大宋,献上“建浮桥以渡宋军攻取南唐”的《平南策》,在荆湖之地,赵匡胤依照樊若水的计策建造了数千艘黄黑龙船。

开宝四年(971),大宋首先灭掉南汉,彻底解决了南部疆域问题,斩断南唐一切可能的外援。割据政权,除了北部的北汉,只剩下东南方的南唐和吴越。为避免南唐吴越联手,赵匡胤采取积极拉拢吴越,孤立南唐的策略。

开宝五年(972)闰二月,大宋行使反间计,借刀杀,让南唐自断臂膀。李煜赐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大宋轻松除掉了南唐最能打的第一虎将。

开宝六年(973)四月,赵匡胤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以给李煜过生为噱,刺探虚实。

卢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授任秘书郎、集贤殿修撰。大宋立国,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为翰林学士。

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喜用术数,有谋略,计谋常常成功。赵匡胤喜欢读书,卢多逊就让史馆的图书管理员告诉自己,赵匡胤每次都借阅了什么书,他也取一套相同的书,快速阅读一遍,等到赵匡胤问到书中的事时,卢多逊都对答如流,这让赵匡胤对他刮目相看,同僚们也都很佩服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卢多逊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让赵普很是不爽,因为互撕,二一直不和。赵普常对说“身为开国旧臣,总被权幸大臣中伤”,这权幸大臣指的就是卢多逊。

开宝六年,卢多逊出使南唐,回朝后升任中书舍、参知政事。后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大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不小了 来自种花家的勇者 重生之小玩家 吾儿皆是大魔王 汉末召虎 我修仙有提示语 养鬼为祸 她把反派养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