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宋姜夔的这首《扬州慢》,就是
世时扬州城的真实写照,“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
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杨行密看到的扬州,已经没有多少烟火可言,这是一个遭受兵火洗礼的“天堂”,他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房屋毁坏,
稀疏,城中仓库空虚,满目疮痍,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
如同猪、羊一样被屠夫宰杀,惨不忍睹。
平定了扬州叛
,杨行密当众苛责吕用之的罪行,将其与张守一斩杀于三桥,满门族灭。扬州水多桥多,独有一地叫三桥,位于城南荷花池西侧。
光启四年(888)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接着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听从袁袭的建议,觉得还是庐州好,城池完好,粮
充实,可做以后图谋的基地。果断放弃扬州,领军退回庐州。
此后,杨行密不断收编江淮武装势力,手下
才济济,如淮南第一名将李神福,五代十国第一神
手安仁义。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消灭了淮南最大的一方军阀孙儒后,杨行密又重新回到扬州,朝廷封其为淮南节度使。
唐天复二年(902)三月,唐昭宗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杨行密正式开启了十国的第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吴。就像大唐是李渊建立的,
称李唐王朝,大宋是赵匡胤建立的,又称赵宋,杨行密建立的这个吴国,
称“杨吴”,杨行密也被称为“十国第一
”。
◆ 励
图治
苦大出身的杨行密,立国淮南后,
知
世之中,老百姓生存不易,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救民于水火。
《资治通鉴》载:杨行密“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可见,虽割据一方,杨行密却能善抚士兵,聚拢
心,勤俭节约,励
图治,劝农兴业、减轻徭役,令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后来大宋之富庶、东京之繁华,无不得益于此。
唐昭宗李晔天祐二年(905),杨吴大将刘存攻下了湖北战略重镇鄂州。鄂州北近中原,南襟湘赣,鄂州的战略位置对于南吴,犹如荆州对于孙权,相当重要。占领鄂州,杨吴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独立政权。
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杨行密的治理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免遭中原一般的兵祸连结之苦。江南兵强马壮,使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汉三朝,均不敢越淮河一步。直到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才打
这种平衡。
◆ 戏
开国之初,为了拉拢手下的大将朱延寿,杨行密娶了朱延寿的妹妹朱氏。
朱延寿野心很大,他认为自己不比杨行密差,做个将军有点屈才了,就和润州刺史安仁义秘密勾结,想篡位当皇帝。杨行密忍受不了小舅子朱延寿的
宫,就想着除之而后快。杨行密以前曾得过眼病,后来治愈了。他决定当一回戏
,假装眼睛没有治好,和朱延寿演一场生死大戏。
为了装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个两眼都看不见的瞎子,杨行密进进出出,都要侍从扶着才能走路。一次接见朱延寿的手下
时,还故意撞到柱子,弄得满脸是血,晕倒在地。
朱夫
扶起他,过了好久,杨行密才苏醒过来。哭道:“我这江山刚打下来,眼睛就坏了,这是上天要弃我啊!儿子都还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能够托付给妻弟延寿,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杨行密骗过了所有的
,包括他的妻子朱氏。朱夫
听丈夫这么说,内心大喜,急忙派使者到他弟弟处,告诉朱延寿说你姐夫叫你快点去商量托孤之事。
杨行密长得
高马大,袖子里藏着铁锤,朱延寿一到,在寝门迎接的杨行密掏出小锤,几下就将朱延寿锤死。接着,杨行密休掉朱氏,让她改嫁他
。不费一兵一卒,就铲除了国内谋逆者,杨行密真是个帝级戏
。
杨行密以三十六英雄起自
莽,在江淮地区举起割据大旗,成功遏制了后梁朱温等中原政权南进的步伐,让淮南百姓远离战火硝烟。
《十国春秋》的作者吴任臣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
的评语来评价杨行密,“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说明在世
眼中,杨行密就是“五代十国版的曹
。”
◆ 托孤
杨行密“三十六英雄”里也有不会领兵打仗的,比如说徐温。
五代十国,有两个“温”神,声名显赫。一个是被伟
毛公赞过的“处四战之地,与曹
略同,而狡猾过之”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另一个是被欧阳修论为“虽
诈多疑,而善用将吏”的南唐奠基
徐温。
徐温,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县)
,贩私盐出身。作为杨氏集团最早的“三十六”天团之一,当其他的
东兄弟都大红大紫的时候,他还寸功未立。
自己不曾领兵打仗,要想立功受赏,那就给董事长出出点子,献计献策吧。于是徐温这个吃白饭的兄弟,瞬间小宇宙
发,妙计频出,不断出彩,直接成为杨行密智囊团中的扛把子,幸运地跨
杨吴政权辅政大臣行列。
公元905年九月,五代十国的大幕刚刚拉开,一代枭雄杨行密,由于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最让杨行密放不下的就是立储大事,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都懦弱无能不成器,在这个大
时代,无法自保。思来想去,他竟然萌生了让大将刘威主政的念
。
当时,杨行密的麾下大将大多出镇在外,留在身边的“三十六兄弟”中,只有右衙都指挥使徐温,便招他来商议立储之事。
徐温一听,杨行密要让刘威主政,顿时吓了一跳,道:“肥水不流外
田。如果大王让刘威主政,您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岂不就要拱手让
了!陛下若要立储,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长子杨渥,忠厚仁孝,足堪重任。”
从内心来说,杨行密并不看好长子杨渥,觉得他做
做事都太水,做
不踏实,办事不牢靠。公元904年八月,借宣州观察使台濛去世之机,一纸诏令,将他外放出京,出任宣州观察使。
接到诏命的杨渥当时非常恐慌,感到自己可能会在争储大战中出局。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徐温来了。
徐温对杨渥道:“吴王卧病,而令嫡子出藩,必定是
臣的
谋。他
召您回京,不是我派遣的使者和吴王的令谕,您千万不要听命!”得到徐温的支持,杨渥哭着道谢,去宣州上任了。
徐温曾经对杨渥做过感
投资,现在该是收取回报的时候了。因此他力主“立长子杨渥”。
杨行密流泪叹道:“此生富贵,死不足惜。唯诸儿愚钝,不晓大计,望诸公善加辅弼!”徐温等
跪倒扣
,愿意誓死效忠杨吴。杨行密立下遗诏,传位给长子杨渥。
徐温立即派
火速前往宣州,召杨渥回京接受大位。
虽是英雄,也不免有憾。公元905年十一月,杨行密含恨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吴武忠王,长子杨渥继立。
公元927年,四子杨溥称帝后,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南吴太祖。
杨渥生
喜好游玩作乐,是个典型的“虚子”,杨行密的担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