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汉祚高门 > 0364 偿有功

0364 偿有功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沈哲子迁城后不久,梅雨如期而至,绵绵雨降落下来,天幕沉低垂,暑气稍减,天地间充斥着浓浓的气。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样的天气,又是在饱经劫难的时下,大概会勾动起心里无限的骚伤怀。聚集在石城这些台臣们也多受天气感染,加上没有了兵灾威胁,渐渐便放舟江边吟咏叹唱起来,偶尔看到江边几具已被游鱼啄食净血的尸骸,往往还要掬一把同泪,长叹流涕。

不过在这雨天里,沈哲子心反倒有些好转。倒不是他缺乏同心,而是梅雨到来与农事休戚相关。如今这雨水不早不晚,如果战事能够抢在七月前完结,可以不耽误晚稻的播种。有了这一季稻米收获,今年这光景不至于太过难熬。

王导已经接手了建康的政务,沈哲子也在劝告那些逗留在石城的台臣们返回台城去各司其职。来政局再怎么波诡云谲,终究要让小民吃上饭,局势才能谈得上平稳。这半年来建康左近乡民们虽然饱经战事摧残,但既然侥幸活下来,总要忍住悲痛,为将来做打算。

护军府那些将领们每天都来纠缠沈哲子,希望能借到一些粮前去征讨平定叛军张健,但是粮没有讨到,反而讨来了一纸手令,所有非在军籍的宿卫成员统统遣退安置归乡。为了安置这些受军裹挟加宿卫的乡丁壮,沈哲子特意往返台城数次,才与王导等台臣们达成共识,暂取权宜之策,军功折田,最快速度将这些安置下来,抓紧投生产。

这样的安排是不符合惯例法度的,以往朝廷针对于此的善后往往都是将这些被裹挟的民众直接编军籍,设屯安置。这样一来,经手的官员有政绩,而朝廷则增加了直接掌控的田亩和,而且做起来也简单。唯一被侵害的则就是这些民众,良民丁自此成了军户。

但是现在况则有些特殊,一方面是京畿附近并没有适合大量屯垦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迫切需要进行生产以供给京畿。不过要将军功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然后再逐一给他们划分田亩,中朝以来未有先例,尤其要让王导接受这样一个方案,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且会招惹很大的物议。

沈哲子说服王导的方法也简单,还是吓唬他。

建康周遭如今残不堪乃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快速稳定下来收拢心,那么来等到皇太后并行台一众员归来,凭建康目下的状况实在难以承载那么庞大的员涌。届时极有可能会有借此要求迁都,甚至脆就将皇太后等扣在京,继而商议迁都。

关于迁都与否这个问题,沈哲子跟王导的立场是一致的,那就是绝不容许中枢离开建康!否则他大可不必这么急切的收复建康,只要将皇帝营救出来就好了。

但是王导仍然拿不准沈哲子所想,而沈哲子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又是确实存在的。他要拿出足够的理由去反驳有心撺掇的迁都之意,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京畿稳定下来!有了这样一个前提,看似不可能的方案,反而成了一个极为有效的选择。

使民安其土、乐于耕,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直接施予其土地。只要确立了这个思路,至于土地总有方法弄出来。别的不说,单单西阳王等那几个确凿无疑投靠叛军的几个宗王,他们在京畿周遭便持有大片的田庄耕地。

原本这些土地应该是用来赏赐功臣,现在有了沈哲子的撺掇,王导索直接挪用起来。至于来的封赏,那是先要确定不会迁都之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平叛已经将近尾声,为了及早稳定局势,作出决定之后,王导即刻便将此事付诸现实。都中吏员太少,沈哲子直接将石城部众调出来帮忙丈量土地,清算田亩。

沈哲子这样踊跃的态度,反而让王导有几分狐疑,莫非自己误会了,这位驸马真的是没有杂念,一心为国?但是无论如何,当这个消息公布出来的时候,都中所有宿卫都欢腾不已,他们不只能够豁免成为军户的悲惨命运,反而能够凭借战功获得田亩,实在是让振奋不已!如此一来,即便是想停都停不下来了!

但这项政令在台臣们中间却引起轩然大波,以往朝廷不是没有授田,进行过几次的土断基础就是土地。但且不说土断政策本身就是褒贬不一,而且土断授予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撂荒已久、或者根本没有开垦过的荒地。像这样在京畿周遭大规模授予良田,而且还是军功为名义,便有些挑动各个家的底线。

因而当这政令颁布以后,王导那里每天都是宾客盈门,纷纷劝告他不要为政之始。对于一些亲厚家,王导还耐着子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劝告这些家为大局计,不要计较一时之小利,并且一再保证这只是非常时期的特例,绝不会成为常例。

但是王导自己也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子,有因此而受惠,榜样的力量始终存在,来未必就能完全禁除。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假使王舒能够主导东面战场,假使郗鉴能够过江主持行台,他都不会选择这样一个注定会有遗祸的方案。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他家在眼下这个局面中已经没有足够稳定局势的力量,假使三吴或是荆州真要强硬迁都,他有什么办法去阻止?仅仅一个沈哲子,靠着手中那几千数众,就能在台中横行无忌,让他没有办法制约。若来迁都之议真的被提出来,他都不敢想象会有多少奋不顾身的加其中来!

惟今之计,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在各方还没有反应过来,施恩于丹阳这些宿卫乡们,掌握了宿卫心,才能让有所忌惮!

台城内的反对之声,乃至于那些暗讽王导以国资而邀民望的风言风语,王导都可以置若罔闻,但当陶侃的书信送台城后,王导却不得不郑重以对。陶侃原本就是分陕之重,如今荆州军又大苏峻主力,威望已经达到一个顶峰,假使他旗帜鲜明的反对,即便有千般理由,王导也不敢再推行此策。

沉吟良久之后,王导还是派前往石城将沈哲子请来,这段时间他也在思考沈哲子为什么热心帮助自己,考虑良久之后,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沈哲子希望自己能因此大伤望。但无论这年轻用心如何,王导也不打算让他置身事外。

这几因为授田之事,沈哲子多与王导接触,彼此之间关系反而有所缓和,不再似以往那么疏远。他行王导官署施礼座,彼此寒暄一阵后,王导才轻飘飘的将陶侃的书信递过来,于席中笑语道:“前之授田琐政,竟得陶公之点评,驸马愿否一观?”

沈哲子听到这话,便明白了王导请自己过来的意思,当下也不推辞,拿起陶侃的书信来匆匆一览。信中内容倒也没有什么出,陶侃对这授田同样也不赞同,信中无非是全王导不要一时冲动为坏法以害望。

关于这个军功授田,沈哲子倒也没有什么太的用意,仅仅只是单纯的想给丹阳这些无辜民众争取一点福利罢了,顺便把王导裹挟进来,让此老再承受一点物议。

如果说要借此掀起什么制度革命,那也未免过分乐观。凭时下豪门大族掌握的力量,别家不说,单单沈哲子自己家什么况他就清楚得很。时下尽管战事频频,但如果说寄望于战争培养起什么军功新贵阶层,那也真是出了鬼了。

历史上北府军的崛起,那是庾家兄弟加上桓温接,持续二十多年不间断的土断以及各个方面瓦解士族力量,辅之以太原王家狗咬狗将国家败坏的一塌糊涂,加上天师道的造反,还有桓玄那一场篡位,最后才生成了刘裕那顺势一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斗罗之九剑封天 重生后她成了暴君的掌中珠 我被大佬们养成了团宠 我老婆是传奇天后 恶毒女配每天都在艰难求生 精分大佬她在线装穷 暴躁大佬他又来卖乖 联盟:开局成为EDG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