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
但当伯尼将随手拿来的一枚红色宝石放在物品架其中一个格子内时,格子底板部位却浮现出了一行仿佛刻在木
上的文字标注——
[
海鱼
的眼球,金色品质,无兑换条件]
……
看了看这行字,伯尼抬手将宝石从中拿出,随后再将之放进去。
于是随着他放
时的心念转动,格子底部的标注有所改变——
[
海鱼
的眼球,金色品质,兑换条件为1枚古帝国金币]
……
这行标注已然明示出了限制,伯尼再伸手触碰时,仿佛有一层无形的薄膜隐隐于格子处拦住了他的手,让他不能成功将这东西取出来。
于是伯尼触碰物品架本身,修改了提取条件,才顺利把它拿到手。
继而再次将之放
——
[
海鱼
的眼球,金色品质,兑换条件为一块
铁]
……
[
海鱼
的眼球,金色品质,兑换条件为一
痰]
……
[
海鱼
的眼球,金色品质,兑换条件为一只被封印的下位魔鬼]
……
[兑换条件为五品脱零号圣水]
……
[兑换条件为一本
仆艾露恩]
……
[兑换条件为一个小
孩……]
……
不断尝试的结果是可以任意设置兑换条件,伯尼最终满意地点了点
。
但实验还未结束。
于是他思维退出黑雾世界,回到现实中,继而走到房间卧室里,拿起封藏着的那瓶金色升格圣水。
思维半连接黑雾世界,伯尼心念一动,一
朦胧的黑色雾气由此于手心浮现,继而收敛消散。
而当黑雾消失时,手里的那瓶圣水也已经不见了踪迹。
整体过程不到一秒钟,非常快速。
显然这很方便,往常伯尼想将物品收纳进
黑雾世界,最少也要十分钟布置仪式,有
露风险不说,还得准备仪式材料。
现在只需要动动念
就行了。
伯尼因此在房间内进行了一番扫
,将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全都收
了黑雾世界当中。
最后他手掌一翻,将储存在身体内的“热量”化作一枚浮现于手心上的
白色光球,再心思一动,光球被黑雾所淹没,眨眼间就没了踪影。
实验基本结束,伯尼随之返回黑雾世界。
看了看摆放在那物品架中的诸多物品,尤其是其中一枚漂浮在格子内的
白色光球后,他随之将目光放在了身前的黑皮书上。
可以任意设置兑换条件,以及随意收容物品这点固然神奇,但实际上这却并不是这条序列的主要能力。
按照游戏名词来说,该序列的名字是商城。
而商城所能对接的,自然不可能只有伯尼一个,还包括他这本书中的所有玩家——
前提是伯尼给他们开放权限。
可惜的是,观察了一下现在正做任务的那位,伯尼发现对方目前正与一只
脸黑猫在“玩躲猫猫”,还没正式完成任务呢。
因此他不得不遗憾地熄灭了继续用玩家来实验这商城功能的想法。
但大体基本不会有差错的,伯尼对此很笃定。
于是他想起了铭刻符文序列之前添加的那位鹦鹉玩家。
或者说,想起了他想要利用那位玩家来准备做的一件事。
抬手触摸黑皮书,探测了一下,发现对方此时已经下线,伯尼随之转身看向身后物品架底端的一排木偶。
他这次看的并非是那几个完好无损的木偶,而是一堆
烂烂的。
这些
烂木偶
况各异,有的手脚断裂,有的脑袋分离,有的一分为二,也有浑身发黑的。
扫视一圈后,伯尼从这堆
烂木偶中拿起一个身材壮实,穿着修士长袍的中年男
木偶,
这木偶五官端正,身躯也算完好,只是“面色”却铁青一片。
看了几眼,伯尼抬手一敲,手中木偶就仿佛被一把无形的雕刻刀不断切割似的,身上的色彩与“血
”不断簌簌往地下脱落。
最终化作了一具身披
烂斗篷的骷髅模样。
“好久不见啊,博斯韦尔。”
咀嚼着这个失踪修道院院长的名字,伯尼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随后他手指触碰骷髅木偶的额
,一
朦胧画面随之传来——
泥泞的街道、优美的小镇、路过的马车,门前的科伈
……
一切画面都是零零碎碎的,仿佛一副完整的镜子被摔的稀烂,每一枚碎片都在折
周围景象,却又很难将它们完整的组合在一起。
这点无声地显示出了伯尼此刻与这具骷髅木偶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
是微弱,而不是没有。
正常来说,
碎的木偶代表的是某位存在彻底的死亡。
然而如果这具木偶背后的
是完全死亡的,那么伯尼根本无法从中获得任何线索……
将骷髅木偶放在一旁,伯尼随后抬手摁在鹦鹉玩家相应的书页上,缕缕黑雾因此于周围聚拢而来。
最终在他手掌与书页间的缝隙处凝聚成了一片仿佛胶水般缓缓涌动着的粘稠物质。
伯尼视角随之转换,俯瞰到了一只蹲在树梢上正在熟睡的绿毛鹦鹉。
说是熟睡,其实是已经下线。
因此伯尼心念一动,俯瞰的视角突然变得模糊一片,一
仿佛从高空坠落般的悬空感紧随而来。
但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几秒钟就消失不见了,反倒诞生了一种压抑的,拥有身体时才具备的沉重,以及一些与
身完全不同的肢体掌控感。
伯尼睁开双眼,
目所见是一片在昏暗环境下随风微微晃动着的绿叶与树枝,仰
看了看天色,发现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于是他不再犹豫,朝着预计的目标方向赶去。
翅膀煽动空气的声音在安静街道上比较明显,路边屋舍中一位趴在二楼窗
朝外观望的年轻
听到响动后转
看去,
一只浑身羽毛翠绿的鹦鹉于视线中疾速掠过,眨眼间就消失的不见了踪影。
年轻
因此感叹了一声,“可真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