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贞观大闲人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满城风雨

第六百二十七章 满城风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到底有什么背景,嗯,就从他身上打开缺吧。”

王直重重点,然后转身离去。

**************************************************************************

事实证明,李素的猜测没错,把许家拖下水只是敌的第一步。

许敬山狱四天后,这把火终于烧向了李家。

第五朝会时,一名令官忽然上奏,言称泾阳县侯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纵容甚至指使外戚在长安东市强买强占,占了别的店铺却不给钱,主驱赶仍不离,与结下仇怨后甚至不惜下毒谋害命,事发后原凶狱,李家上下打点,花钱收买刑部数名朝官和差役,并恃圣宠而以权势压,试图迫刑部将原凶释放……

同一桩事,不同的嘴里说出来,质完全变了样。

令官的奏疏递上李世民阶前,整个朝堂都震惊了,李世民沉着脸,将令官的奏疏逐字逐句看完后,冷凝不发一语,而此时,被害的苦主家却跪在太极宫外磕不止,磕得血流,请求皇帝陛下为百姓做主,严惩朝臣败类,还苦主家一个公道。

这种越过雍州刺史府和刑部,直接跪求皇帝的行为,李世民当然置之不理,皇帝虽是英明的皇帝,可世间终归有律法和规矩,一桩平民百姓的案子还不到皇帝陛下亲审。

李世民可以置之不理,但长安城民间市井却沸腾了,或者说,苦主家原本也没指望李世民为他们家出,他们要做的,是摆出弱势的姿态,制造长安的舆论。

一家老小齐刷刷跪在太极宫外,一个个血流,直呼苍天不开眼,惨状令侧目怜悯,禁卫拿他们无可奈何,可长安城的百姓们却纷纷站在远处指指点点,聚多了,各种说法也就纷纷登场亮相,真实的,虚假的,夸张的,荒谬的,一桩简单的命官司,经过百姓相传后,已然变成了大唐贞观年的滔天巨案,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便是泾阳县侯年少跋扈,倚仗皇帝的宠信和立过的大功,渐行欺凌之事,更过分的是李县侯的丈,尤其张狂跋扈,不仅强占别的店铺,争吵后甚至索谋害别命,其行其言,可谓恶劣,砍一百次脑袋都不冤枉的那种。

满天飞舞的谣言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降临在李素和许家的上。

连李素都没料到,这桩凶杀案居然会闹得这么大,当自己已变成百姓喊打的过街老鼠时,李素的反应实在有些猝不及防。

最初的惊愕愤怒之后,李素很快恢复了冷静,同时他也愈发肯定了此案背后有在兴风作,否则一桩凶杀案不可能在数里被煽动得满城皆知,满城喊打喊杀。

紧接着,李素迅速做出了反应。

李家闭门谢客,李县侯不但在家反省己过,而且还上表一封,奏疏中恳请皇帝陛下秉公而断,不偏不倚,所谓欠债还钱,杀偿命,李家绝不手,并自闭门户谢绝访客以避嫌,只要证据确凿,恳请陛下依法严惩。

话说得漂亮,可明眼一看就知道,李县侯的奏疏里留了伏笔。

所谓“秉公而断”,所谓“不偏不倚”,所谓“证据确凿”等等,反正前提条件有很多,言中的未尽之意也很清楚,直白的说,不管你们谁来审,一定要拿得出证据,一定要公平公正,一定要让李家心服服。

这封奏疏在朝堂上掀起了一番不小的风,许多令官和御史不满李素的态度,纷纷出班厉言参劾李素跋扈张狂,同时,又有程咬金,牛进达等武将出班,力保李家与此案无关,恳请李世民勿使牵累无辜忠臣云云,朝堂因这一桩寻常的凶杀案而迅速分化为两派,连续数争吵不休。至于长孙无忌,魏徵等这些老狐狸,则站在朝班内闭目养,不言不动,

妙的是李世民的态度。

看过李素的奏疏后,李世民把奏疏朝矮桌上一扔,面对满殿大臣无休止的争论甚至互相谩骂,李世民也是一脸云淡风轻,漫不经心的模样令猜疑不已,都不知道李世民这个态度到底是没把这桩案子放在心上,或是没把朝臣的争吵放在心上,这一刻,仍旧是圣心难测。

接连三的争吵,吵来吵去仍没个结果,这种嘴仗是最没有效用且徒劳的,谁都说服不了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和供将它定为铁案。

当金殿上的争吵声渐渐平息,恢复了安静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地开了

凡事不辩不明,不查不明,诏令刑部彻查此案,一应证物证,当须会同大理寺同审。

刑部与大理寺两司会审的例子,在大唐初期实可谓罕见。

************************************************************************

太平村。

说是“闭门谢客”,李素却仍在到处跑,不同的是再没有出过村,只在村里遛达。

长安城和太极宫因他而闹得不可开,李素却一脸无谓的上青山猎兔,下泾河捉鳖,子过得非常充实且没心没肺。

“再闹下去就不妙了……”王直蹲在李素身边愁眉苦脸地叹气:“这几****是没见着长安城里闹腾得多不像话,百姓们疯了似的,街巷尾走到哪里都听到有骂你,说你败了名声,败了品,当初作《阿房宫赋》被陛下迁怒而下狱,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好好积攒的名声却被你丈家败光了……如今长安城民愤愈烈,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刑部和大理寺都不得不顺应民意,把案子定为铁案了……”

李素手里握着一根钓竿,眼睛盯着飘在河面上的一支浮标,嘴里淡淡道:“陛下亲旨彻查,知道‘彻查’这俩字的意思吗?意思是既要有说得过去的前因,也要有理所当然的后果,有前因,有后果,有供,有证物证,这些全部加起来,才能算得上‘铁案’,才能让我心服服,甘愿领罪,否则,我一概不承认……哎哎!快,有鱼上钩了!”

王直急忙起身,帮他把鱼从钩子上摘下来,又朝河面扔了一把烈酒和过的麦米,打了个鱼窝儿,然后再给鱼钩挂上小半截蚯蚓。

李素甩竿,河面恢复了平静。

王直这时才叹道:“可你现在这样啥都不,你丈的案子被定为铁案是迟早的事啊,总归要做点什么才好吧?要不……我发动手下在长安城为你说点好话,努力扭转一下市井民间的风向?”

李素摇:“不,绝对不要这样做。”

王直道:“为啥?”

李素抿唇笑了笑。

在晋阳看到那位名叫常顺的后,李素便徒然惊觉,李世民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他和王直亲手培植的这长安城的势力,究竟有没有落李世民的眼里,还真不好说,不管有没有察觉,眼下必须韬光养晦,绝不能再有任何大动作了,若然引起帝王的猜忌和反感,李素也就离死不远了。

这话没法跟王直解释清楚,李素也懒得解释。

就在王直急得跳脚,打算一栽进泾河里以死警醒李素时,李素终于悠悠开了。

“事虽然闹大了,但声势却还不够大,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管做任何事,‘火候’二字很重要,目前火候不到,我欲为丈申冤别也不会采信,既然事已经闹大,我在想啊,脆把事闹得更大一点,大到成为贞观年最大的一桩命案,吸引所有的目光注意之后,或许,火候差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华娱爷青结 修仙,开局育妖十年 我真没你们想象中那么强 我在妖魔日本当剑豪 逃离科塔夫 追逐风的星士 神农女帝 我不想在人间凑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