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商讨学问,据说在长安儒家士子的圈子里,李泰的名声已然如
中天,大红大紫。
要命的是,父皇似乎对李泰越来越满意了,这个事实令李承乾愈发惶恐不安。
近
长安城外聚集难民无数,满朝上下为安抚难民而到处忙碌,从三省到六部,甚至连长安周边的地方官府都忙得脚不沾地,每个朝臣都被派了职司,一切以安抚难民为中心,令李承乾惶然的是,父皇竟没给他派任何一件差事,就连他主动求见都被拒之门外。
太子啊,大唐未来的储君啊,如此重大的灾难关
,满朝君臣忙个不停,而他这个未来的储君却无所事事,历朝历代的大灾,皇帝都会派太子亲自出面,代表皇帝安抚难民,这几乎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因为这是个揽
心的机会,不仅揽百姓之心,也能以仁德的形象赢得士子之心,皇帝九五极贵之尊,他不方便做的事
,太子是代替他做的不二
选,可是……父皇却偏偏一件差事都没给他派,这个举动如今已闹得满朝风雨,令无数朝臣愈发猜测不已,东宫左右庶子于志宁等
纷纷劝谏,请李承乾速速面见陛下,不管怎样都要讨一件差事出来,以堵天下悠悠众
,维护东宫的威望。
所以,这便是李承乾今
登长孙家门的原因。
求见父皇而不果,只好走迂回路线了,李承乾于是找到了亲舅舅。
独自在长孙家的前堂坐了一阵,李承乾愈发坐立不安,说到底他今年也才二十出
,论养气镇定的功夫,自然比那些老狐狸差了老远,一听说舅舅不在长安,李承乾便有些坐不住了。
然而,老天终究不负太子,坐了大约半个时辰,李承乾正打算离开另想办法时,却听前面庭院里传来“老爷回来了”的声音,李承乾一呆,接着大喜过望,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出堂,飞快迎上前去。
长孙无忌满面风尘,一脸疲惫,回家刚迈
前庭,便听到李承乾飞快迎来。
“甥承乾拜见舅父大
。”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不自觉地抬手捋了一下青须,两眼闪过一道明悟之色,然后躬身行礼道:“原来太子殿下莅临寒舍,老臣拜见……”
“舅父大
万莫如此,折煞外甥也。”李承乾急忙两手托住了长孙无忌的胳膊,不让他拜下去。
“君臣为先,亲伦为后,殿下,礼不可废。”长孙无忌坚持道。
“外甥今
微服而来,是以晚辈之礼而登门,自家
何必论君臣。”
以往倒也罢了,虽说李承乾不敢在长孙无忌面前造次,可长孙无忌若坚持行礼,李承乾通常也是半推半就,大家走个过场便完事,可今
李承乾打定主意低调谦逊恭让,舅甥俩在庭院一个坚持一个推让,长孙无忌这个礼楞是没拜下去,最后长孙无忌可能也烦腻了,顺势便作了罢,将李承乾请
了前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