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物最喜欢
的事便是由小见大,任何东西,任何微小的事物,他们都有本事把这个小东西联想到治国平天下,并且无限放大,提升到国家和政治的高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看
李世民现在
的就是这件事。
其实李素的想法很简单,百姓喜欢
间烟火气,所以制出炒茶想必应该很接地气,如此而已,结果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扯到孟子,社稷,心怀天下,水亦载舟,水亦覆舟
李素心好累,不知该接什么话,感觉自己已不太会聊天了
李素无话可说,但李世民显然还有一肚子话。
“二十余年前,前隋君昏臣庸,朝廷劳民伤财,为满足昏君巡视天下之私欲而大兴土木,建行宫,修运河,造龙船,为一己之欲而疲天下,征调民夫而致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而致英雄揭竿而起,朕那时潜居晋阳,
父皇顺大势而举义旗,幸得八方英雄来投,盛极时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终教
月换了新天”
随着李世民缅怀般的语气缓缓述说,李素低垂着
,眼皮却跳了跳。
这话不对呀。
顺大势举义旗的
根本是你爹好不好?怎么成了被你
迫?再说隋炀帝难道真如你
中所说的那么不堪么?
短暂的不解过后,李素顿时过了。
说来还真是无敌寂寞惹的祸,作为一个可以称作“东方不败”的帝王,放眼天下再无对手,
生寂寞如雪时难免无聊,所以,无聊时
点什么呢?
篡改史吧,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配角拉上来当主角,嗯,很有挑战
也很有意义。千百年后,物是
非,唯只剩一位无比英明睿智,几乎找不出缺点的帝王在青史里光芒闪耀。亮瞎后
狗眼
看来今
这番话,李世民已有意为来
修史而做铺垫了,李素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他不是第一个听这番话的
,朝中名臣老将。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他们,恐怕已听过许多次了。
谎言重复百次,它便是真理。
李世民滔滔不绝说了半天,按惯例,每当说到此处,就算没有雷鸣般的掌声,至少臣子也该一片歌功颂德了,可他停顿了片刻。却见李素仍垂着
不吱声。
这下李世民不由有些无趣甚至羞恼了,朕乌央乌央说了半天,你总该表示点什么呀,当了这么久的官,全当到狗肚子里去了?
“子正为何不一语,莫非不认同朕的这番话么?”李世民眯起了眼睛。
“认同!”李素不假思索脱
而出,然后非常上道的开始歌功颂德:“陛下千秋万载,一统天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李世民愕然:“”
好清新脱俗的马
!
“子正你。你这张嘴”李世民哭笑不得,指了指他,似乎想夸几句,奈何词穷。
李素谦逊地笑。
想篡改史就篡改好了。对李素来说无所谓,千秋帝王功业,史的论断便是帝王功业之一,反正史是胜利者写的,你坐稳了江山是你有本事,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李素犯不着摆出正义凛然的样子触他的霉
,退一万步说,就算有忠直之臣誓死反对,也该是魏徵,孔颖达之流,怎么也
不到他。
总之,你是皇帝你老大,你开心就好。
显然李素的马
太过清新脱俗,而且太缺少诚意,李世民也觉得无趣了,于是忿忿瞪了他一眼,果断结束了这个令他不爽的话题。
端起金杯又浅浅啜了一
茶,李世民的眉
渐渐舒展开,甚至点了点
,看来又是一个重
味的。
放下杯子,李世民无意识地拈弄着青须,缓缓地道:“昨
军报
宫,侯君集横扫西域,扬我大唐军威,西域三十六小国里面,已有二十余国对大唐伏称臣,此战,可休矣。”
李素躬身道:“西域和丝绸之路已尽握大唐之手,西面再无大患,臣为陛下贺。”
李世民笑道:“你我君臣共贺,若没有你当初血战死守西州的功劳,我大唐王师欲平西域尚须多耗费五到十年,多亏了子正啊。”
“皆托陛下鸿福,臣不敢当。”
李世民皱了皱眉:“是你的功劳,当仁不让领受便是,朕看得出,西州这三年里,你的
子打磨了不少,但你毕竟还是二十出
的年轻
,为何朕在你身上只见暮气,而不见年轻
该有的锋芒?跟谁学的这般圆滑世故了?”
李素垂
道:“臣以为,还是圆滑一点的好,圆滑至少不惹祸,不必蹲大理寺。”
李世民叹了
气,有种矫枉过正的无奈感。
“朕接到军报,侯君集所部截留大半,驻于安西都护府,余者由侯君集统领,半年前横穿大漠,再过几
便可到长安城了”
李世民说着忽然顿住,
露出犹豫踌躇之色,良久,长长一叹,喃喃道:“对侯君集,朕该如何处置?是赏是罚?赏,寒了西域诸国的心,刚刚臣服的西域诸国难免心怀怨恚,西域又会动
不安,毕竟那是屠城,归降之后的屠城啊!自古杀降不吉,杀降尽丧
心罚,又寒了将士们的心,明明是开疆辟土的大功,班师朝却要受罚,将来朕若再王师伐不臣,谁再肯为朕卖命?再说,侯君集亦是当年的从龙旧臣,是朕多年袍泽手足,朕若罚他,其他的将军们如何看朕?朕那时该如何自处?”
李世民语气低沉,述尽纠结愁肠,皱着眉
道:“世
皆云帝王如何意气,如何杀伐果决,然而,谁知帝王亦有为难踌躇之时,亦有欲断而不能断之事,每一个决定,
世故当须面面相顾,还不能伤了老臣之心,更不能动摇社稷之本”
长长一叹,李世民看着李素。道:“侯君集此战,皆因西州而起,子正最了解当时的景况,如今朕左右为难。不知子正可有良谏,为朕解忧?”
李素沉默。
李世民把纠结为难的问题丢给他,他该如何选择?
大义上来说,侯君集被砍
都不冤,大唐王师兵临城下。高昌灭国在即,城内王室臣子开门归降,无奈却又明智,这是保命之道,任何
做出这个决定都无可厚非,只是他们看错了大唐主帅的
品,城门打开,迎来的不是安抚和囚禁,而是雪亮的钢刀。
屠城三天三夜,近万条
命在侯君集的一念之间永远消逝于
世。面对毫无抵抗的高昌臣民,唐军的刀剑劈下没有半点犹豫,亡国臣民的
命,成为胜利者眼中的刍狗,屠杀殆尽,无所顾忌,不知天怒
怨,不知因果报应。
可是大义这种事是有疆界的,它的疆界便是国界,在西域诸国的眼里。侯君集是杀
如麻的刽子手,屠夫,可是在大唐臣民眼里,何尝不是扬我国威。开疆辟土的功臣?
“彼之仇寇,我之英雄”,一句古话道尽“大义”的局限。
如此“大义”,可信服的地方在哪里?
既然大义不可信,那么,只能看利弊了。
实话说。处罚侯君集最符合李世民如今的民族政策,符合大唐当下的国
,因为西域诸国使节仍在长安怒容张目,等着天可汗陛下的表态,等着看大唐这个泱泱文明国度的处置,事
的结果,直接决定着西域对大唐是从此归心还是再次反叛。
大唐占领了一个地方,就要花费时间慢慢消化,同化,这不是单靠刀与剑能办到的事,要真正的令它归心,令它融合成大唐的一部分,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对占领地区的政治外
,以及适当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