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言道:“无妨,来
方长。”
说着吩咐红鱼道:“去给李公子收拾一座独院出来,今后无论我在与不在,都可自由出
此间,随意常住。”
又对李柃道:“我有时候会离开这里外出访友,亦或
海眼采集灵材,你就当是在自家一样,不必客气。”
话是这样说,认真就输了,李柃曾被一百几十
许诺过请吃饭,至今还没吃上几顿。
而且月沙岛距离此处足有四万余里,往来飞遁一次就得花上十
,以凡
思维,这也足够远了。
但李柃早已知晓,修士的时间观念迥异于常
,探亲访友,往来出
什么的,一去就是数月,待得
府灵药成熟,或者泉眼之内灵泉可取,才回去一趟,这也是一种自在逍遥。
她如此说,倒也算是
之常
。
接下来李柃便在此间小住了几
,开始研习经典,辨识灵材。
妱夫
所拥有的条件,的确是如今的李柃自己无法比拟的,且先不提那些灵材珍宝,各种各样的奇异事物,单只府内的藏书就让其大开眼界,有种进了宝山的感觉。
只可惜,就算以修士的神识和脑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尽数将其化为自身的知识,只能一本本的慢慢参阅。
李柃曾经对尚玉仙吐露过自己心志,阐述香道立道之论,要把天下香材,香方,香法,香绪,香器尽皆收纳,化为根基。
这些东西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前辈高
早已有所涉猎,甚至有过
研究的。
此世香道的状况是零散凌
,不成体系。
因为香材香料是客观的存在,早就已经有修士进行过探索,获得相应的知识,甚至将其成功运用到修炼之上,化为神通法术。
但做这些事
的往往只是
莽散修,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闲暇之余随意为之,只当作是琴棋书画一般的消遣。
就连妱夫
这样的结丹真修,真正主修的道途也是法道,而非香道。
她搜罗资料,香材,不过是出于兴趣而已,研究绝尘香也是为了驻颜益寿,以及避劫消灾,本质上和炼丹之类没有任何区别。
这样的修士只能算是兼修此道,大多都对香道的术用感兴趣,并不曾真正
其根本。
而且李柃很快就发现,妱夫
给的这本秘籍和她自己的研究方向似乎都有不小问题。
此世中
修炼多赖天赋,讲究的是灵感和机缘。
这有些像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能够掌握的可以掌握的很好,不能掌握的,始终无法强求。
一旦涉及到自身毫无天赋的领域,往往就会不得其法。
这并不是愚蠢,而是思维习惯和生存方式所导致的差异。
妱夫
太迷信这本秘籍之中所提及的方法了,乃至于按照前辈高
所言按部就班的攒集灵材,调和香方,一板一眼的照足来做。
但是她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又或者就算注意到,也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她的天赋与条件和那位古修前辈郝道
截然不同。
这有些像是刻舟求剑。
郝道
偶有所得,赶忙在舟船之上做个标记,以供后
求取。
这样除了明确知晓这段河流之中掉落了一把宝剑,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
结果一个敢画,一个就敢信,真的当成秘籍来修炼了。
李柃这几
间和妱夫
多有
流,发现她似乎对此也有所察觉,但却并不在意。
这种态度实在太不严谨了,根本就不该是道途研究所应该拥有的。
李柃姑且将其称之为摸鱼式研究,又或可称是打枣,有事没事打上几竿子。
但还真别说,修仙界中的许多神通法术都是这样得来。
有时候大能高手一个心血来
,就能胜过凡
工匠百年的苦心孤诣,这种事
,简直说理都没有地方说理去。
只可惜,
香之道关涉因果灾劫,早已不是等闲小术可以比拟,一般的修士他也研究不出来。
历史上或有
接近绝尘香这一道果,但也未必像郝道
那样重视,特别留下秘籍传承。
李柃看这种秘籍,那叫一个
两个大,好在他前世就看过不少水平良莠不齐的古书,也习惯了这种天马行空的记载方式,尝试将其归纳整理,逐渐理清
绪。
“这份秘籍对我而言颇有意义,但却又不能尽信!
这个郝道
摆明了就没有什么科学素养,自己又是
莽散修出身,不好读书,也不求甚解,只是空活数千年的老前辈而已……
真正有价值的,还是他确认了有这么一个成果在,如同在黑暗之中点亮明灯,告知我方向!
他所拥有的经验之谈也是可信的,这种感知香魄的能力和我的能力有些相似,或可忽略刻舟之举,效仿他泛舟河上……”
李柃渐渐决定,利用自己闻香天赋和感知香魄的本领,自己寻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