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九十章 祭祖2

第九十章 祭祖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祭祖是需要“三牲”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三牲有“大三牲”和“小三牲”之分。大三牲指的是牛,羊,猪;小三牲用的是猪,鱼,

时间仓促,一时半会的也准备不齐“大三牲”,他们这次临时祭祖用的是“小三牲”,也就是需要用到整猪,整鱼,整

所以,杀一猪也是必需的。

杀猪是一门手艺,只有少数熟练掌握,比如,曾经有位非常有名的运动员,他家里就是世代杀猪的。

沈隆贤做主,从隔壁村买了一体型最大模样最帅的猪,体重有三百多斤,走路姿势特别感,而且只花了200块钱。

杀猪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很多都喜欢围观,毕竟,现在娱乐还是太贫乏了。

包括李蓉在内,大家都期盼着杀猪子的到来。

有句俗语,叫做“猪包,羊好汉,牛的眼泪眶里转”。

意思是说,在被屠宰时,猪的嚎叫声那是惊天动地,其实就是包一个,没啥用;羊被绑上案台时,它几乎一声不吭,算的上是条好汉;老牛知道自己行将就木,准备引颈就戮了就会双目充满泪水,满是委屈的模样。

那就开始杀猪吧!

我们先民养猪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万年,发展到现在,就是杀猪也是有一整套程序的。

首先,需要给被杀的猪提前一两天“空槽”,也就是不再给它喂食,这跟做手术对病的要求是一样的。

当然,不喂猪是为了清理猪下水方便,不让进食是怕麻醉过程中食道里的食物呛进气管。

今天是见红的子,

大肥猪被板车拉来了,一路走一路叫唤。

沈光林是知识分子,自然不会亲自上手。

村上的手也是足够的,选择就在老屋前面开杀戒,灶台都摆起了,第一天先做准备,第二天再大摆宴席。

小叔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把捆着的二师兄抬上案板。

二师兄果然意识到了不大对,开始更加拼命的嚎叫起来。

杀猪匠才不管这个呢,他直接一条腿跪在猪脊背上,一只手用力绊住猪下,使劲向后扯,然后另一只手握住尖刀,从脖颈位置直接捅进去,触及心脏之后再将刀子翻转一下,等抽出来的时候血水就哗哗哗的流出来了。

等到放血过程即将结束,猪的挣扎也开始减弱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收尾动作的,那就是搬动猪下晃动一下猪,使猪的血尽可能的流净。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给猪吹气,然后用棍子使劲敲打,再接下来是刮毛,最后就是开膛肚了。

根据王建国的习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杀猪的过程肯定是“先斩后奏”。

小孩子们最喜欢最期盼的就是猪尿泡,当球踢能够快乐一整天。

金陵并不流行杀猪菜,那是东北的习俗。

在金陵,猪身上每一件东西都是有用的,不会一锅炖了吃。

而且,这猪是用来祭祀的,等祭奠过了才会真正用来做饭食。

大家商量过了,这次活动的形式从简,不过还是有两个仪式要举行.

先是孝子送亲葬,相当于发丧,然后是奉先灵堂,上供桌,大家共同拜祭,完成祭祀大典。

由于沈家的传统林地已经被坏并用作耕田了,还能够有据可靠的祖先已经被子孙后代迁坟到了山上,沈隆贤家的坟地也是这样。

老沈家还是有一些田地的,沈隆贤自己是工身份,属于城市户,吃公家饭的,并没有田。

但是小婶子沈氏兰妹和堂弟沈厚道都是正经的农村户,两个都有田地。

这里毕竟是城中村,能够自由分配的田不算多,每只有水田三分,旱地一亩。

沈家的旱地里没有种庄稼,长的都是野生的竹子。

沈光林和李蓉已经去看过了,竹林很茂密,长势很好,可惜的就是现在还不是吃竹笋的季节。

但是,不知道竹林里有没有想不开的竹鼠啊,吃它是不需要季节的吧。

“父亲”沈隆先的衣冠冢也布置在片竹林里。

由于“父亲”生前的任何遗物都没有留下,小匣子里面也只能放几张照片,写一些生平之类的文字了,一切准备完毕了封进棺材里。

墓志铭是沈光林写的,不算洋洋洒洒,但也言之有物。

基本的意思就是吹嘘沈家各种厉害,沈隆先各种光荣。

正事的发丧仪式开始了!

照例,在发丧时,子孙后代都是要披麻戴孝的。

沈光林就不用说了,跟他过来的李蓉虽然没有身份,也一样奉了白布。

这么搞下去,还有点宝强带着美回家奔丧的感觉呢。

在长江以北,还广泛流传着一个“摔盆子”的习俗,其实金陵也有,只是后来就不怎么讲究了。

从古代开始,葬礼上就已经出现了“击缶”的形式。

缶”是古代的一种瓦质乐器,秦赵渑池之会时,秦王奏乐就是“击缶”。

因为古代的穷较多,很多没有经济能力去为自己死去的亲请上一个乐器班子来为他送行,所以便采用了“击缶”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形式来送自己的亲土。

有子孙的,一定是长子长孙来“摔盆子”,如果没有,则只能让子侄代劳。

让子侄摔盆子也是有着非凡的意义,摔了盆子就意味着他成为了死者的孝子孝孙。

因此,死者的全部或大部分财产就应该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而不是给与儿。

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后代,那么就没有能够替死者“摔盆子”了,那死者就不能安心地走,这在民间是特大的禁忌,无比的遗憾。

所以,古才会那么重男轻、重视香火的延续。

丧礼上的另一个礼器就是“哭丧”。

当然,在哭丧的选择上,南北是有不同的,南方多用竹,北方多用柳。

程登吉在《幼学琼林》中说道:“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

所以,在南方,传统上父亲的丧礼用竹仗,母亲的丧礼用桐木仗。

在北方,儿孙多用柳木做哭丧,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一方面因为“柳”与“留”谐音,有表缅怀、挽留的寓意;

另一方面,它也沿袭古代折“柳”送别的寓意,“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现在,就已经是最后的送别时刻了。

大家一路蹒跚着上山。

抬丧的小伙子们把并不沉重的空棺材放进了预先挖好的坑中,填埋起来,这套程序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祭祖仪式。

祭祖的第一条是安静,不得喧哗,然后还有“净水”和“净巾”仪式。

所谓净水,就是有童男为参加祭祖的端上净水,依次净脸,净手。

净巾自然就是擦手的毛巾了。

“沐浴更衣”完毕,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请香烛,全体员向祖宗行大礼。

礼毕,进馔,配享三牲

居中,左边是,右边是鱼,周围是供菜和供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病娇大佬协议订婚后 神秘复苏之活着签到 清穿之扑到四爷怀里续个命 从芝诺龟开始 我真不是高冷啊 我真不是全能天王啊 旧日传道者 重生之狂暴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