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无所谓自己,所以他得顾到家族亲友,而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
的别
。所以“自了汉”不是好汉,“自顾自”不是好话,“自私自利”,“不顾别
死活”,“只知有己,不知有
”的,更都不是好
。所以孔子之道只是个忠恕:忠是己之所欲,以施于
,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这是一件事的两面,所以说“一以贯之”。孔子之道,只是教
为别
着想。
可是儒家有“亲亲之杀”的话,为别
着想也有个层次。家族第一,亲戚第二,朋友第三,不相
的别
挨边儿。几千年来顾家族是义务,顾别
多多少少只是义气;义务是分内,义气是分外。可是义务似乎太重了,别
压住了自己。这才来了五四时代。这是个自我解放的时代,个
从家族的压迫下挣出来,开始独立在社会上。于是乎自己第一,高于一切,对于别
,几乎什么义务也没有了似的。可是又都要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甚至于改造世界,说这些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是责任,却是无限的责任,
尽不尽,
尽多少尽多少;反正社会国家世界都可以只是些抽象名词,不像一家老小在张着嘴等着你。所以自己顾自己,在实际上第一,兼顾社会国家世界,在名义上第一。这算是义务。顾到别
,无论相
的不相
的,都只是义气,而且是客气。这些解放了的以及生得晚没有赶上那种压迫的
,既然自己高于一切,别
自当不在眼下,而居然顾到别
,自当算是客气。其实在这些天子骄子各自的眼里,别
都似乎为自己活着,都得来供养自己才是道理。我
我成为风气,处处为自己着想,说是真;为别
着想倒说是假,是“虚伪”。可是这儿“假”倒有些可
,真倒有些可怕似的。
为别
着想其实也只是从自己推到别
,或将自己当作别
,和为自己着想并无根本的差异。不过推己及
,设身处地,确需要相当的勉强,不像“我
我”那样出于自然。所谓假和真大概是这种意思。这种真未必就是好,这种假也未必就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