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宋耻 > 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

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两京会战已经发展成僵持,但李慢侯的心反而越来越踏实,因为这才是正常的,有利于宋军的状态。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双方几十万对峙与坚城内外,此时拼的就是消耗了,这恰恰是宋国的长处。围下去,胜利是必然的。

不怕敌死守,就怕敌突围。五万一旦突围去了河北,就是一直野战难以打败的敌,一旦围死在城里,能够全歼的话,北伐河北至少可以提前五年。

朝廷的指挥中心已经前移,依然是三都师坐镇,吕颐浩名义上负责节制所有军事力量,他从建康移镇到了南京应天府。张浚去了洛阳。陈规留在池州继续为西路供应粮,而叶梦得在镇江,为中路提供粮

事实上,吕颐浩坐镇南京没有任何意义,其他各路他根本节制不了。此时就应该赵构前来,才能真正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吕颐浩在南京跟在建康没什么区别。

赵构不敢来,也没什么大的影响,因为围城战,不需要高昂的士气,需要的是坚韧的意志。得应付一次一次敌可能的突围。

进攻的军队,都是目前宋军百战后的名将指挥,一个个攻守有度。开封府非常好围,一马平川,连黄河都离的远远的,还没有从开封经过,只有一些小河,比如汴河这种没有工维持甚至都要断流的河流,基本上起不到防御作用。四面很容易被围死,赵立和韩世忠开始修建长围,打算彻底围死开封。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因为开封虽然残,可是太大了,这是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洛阳那边,比较险要,著名的虎牢关就在这里。即便有吕布之勇,兵力不足的时候,什么雄关也守不住。岳飞部将牛皋攻取虎牢关后,洛阳围城战就开始了。

现在什么都不用担心,只需要然时间发挥伟大的作用,就只等着接受城池。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金军主力南下救援。救援是肯定的,可以不在乎开封、洛阳两个城市,但他们不可能不在乎被围在这里的五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视的民族,因为他们的稀少。当然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这种重视本族的文化,都值得其他民族学习。为了逃问题,真政权长期跟高丽、宋国纠缠不清,要求两国归还他们的

有五万被围,这是一件很严重的危机,因为他们总共才不到百万,能打仗的青壮恐怕也就二十万,五万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这是会伤元气的。

援兵又只能从辽东派,原上的契丹靠不住。但从辽东派援军,辽东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

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所以当他们七月初派来和谈的时候,李慢侯一点都不意外。

这次有诚意了,愿意将陕西和河南地归还大宋,赵构迅速同意了这个条件。

但要前线军队同意,是一件赵构有些担忧的事。别说那些藩镇听不听他的,就是韩世忠、岳飞这些官军,他都有些控制不住。于是他保证,虽然和谈,但收复两京之功,还是会记在统兵将领上。

可是前线一片死寂,没有一个将领对和谈表达意见。李慢侯第一个上书,他上的是贺表。他认为谈成这种条件可以接受。

随即李慢侯提出撤军方案,金国先让出半个陕西,然后宋国撤围开封,护送开封金军北上。金国让出剩下的陕西土地,宋国撤围洛阳,护送洛阳金军撤退。

随着李慢侯的上表,朝议开始了。九成都是反对之声,主战的文官声称应该趁此良机,北伐中原,尽收旧土,此时和谈,功亏一篑。还拿出该置河北祖宗之地于何处的大义。

武将更是不愿意撤军,眼看着胜利就要到手,这时候撤军,不是胡闹吗。韩世忠、岳飞这样的将领,是出于观念反对和谈。张俊、刘光世这样的将领,是出于利益反对和谈。总之赵构答应的和谈条件,如一纸空文,不但被文官官僚集团同时抵制,也大大打击了赵构本来就很微弱的威信。

连带着李慢侯也被骂的极惨,文武官员可以抵制赵构的意见,但他们无法骂赵构,但骂李慢侯没有任何负担。骂的最凶的是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则没有开骂,主要是他们跟李慢侯关系不错,知道李慢侯是一片公心,不是畏战,也不是懦弱,跟文官描述中的词汇完全不搭着。

李慢侯对这些弹劾也不在意,他是藩镇,除非朝廷要撤藩,否则这些弹劾没什么用。骂他怯战,骂他畏敌,又没什么实质伤害。只要不骂娘,他就看做是批评。

只是他一边被批评畏敌,一边不断的将部队送到辽东跟最强的敌战,一边被骂怯战,一边不断的支持契丹两大王刺激

而且给姜滑送去命令,让他尽可能的在敌后方行动。姜滑也已经再次登陆辽阳府,重建水寨。吸引了大量真主力,依托水战、战船,跟反复搏杀。给契丹两大王和高永兴的部队提供去敌后劫掠和坏的空间。

到了八月,的主力突然南下,在围城宋军已经有所懈怠,并且认为不可能在八月这种天气里进攻的时候,发起了迅猛攻势。几乎是同时打了开封和洛阳防线,却并不是来搦战的,完全是来救援的,打防线后,不是城坚守,而是接应城里的撤退,然后过河,放弃了两京。

韩世忠、岳飞他们反应很快,立刻封堵了缺,将来不及撤走的刘豫步兵部队继续围堵在坚城中。

五万,应该是宋军之前掌握的最大筹码,现在筹码没有了,和谈也就没有了。

两京残敌没有顽抗,因为大多数高层都跟着一起跑了,其中包括刘豫父子,李成、孔彦舟等大将,他们带走了骑兵,留下了一帮步兵。守军在留守将领的带领下,先后投降,相隔只有三天。

收复河南,克复两京之后,虽然是一场大胜,可因为之前那一场和谈闹剧,反倒让朝堂上一片沉闷,赢了,仿佛赢的少了。

李慢侯这次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之前要和谈,完全是缓兵之计,是在麻痹大宋。从辽东调兵南下,不是一,肯定是计划周旋,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谈。

这个观点,得到了所有的认可,因为这很能安慰

张浚是行动派,他第一个提出了下一步方案。还是他那老一套,通两川之财,控关陇之马。他请求重新陕,不过这次不是孤身而去,他要带着岳飞去。

岳飞没有意见,但其他文官有。吕颐浩为首的一帮文臣提出,不该忽视祖宗陵寝所在,下一步应该渡河北伐,收复河北之地。至少也应该两路北伐,一路攻潼关,一路攻河北。

这完全是为了争斗而争斗,李慢侯开始跟吕颐浩站在对立面,他这次支持张浚。此时就应该集中力量,恢复一路。岳飞部攻潼关,这是非常难打的要塞,吴阶部关中,可是力量不足。两面夹击也许有希望,但金军肯定不会坐视不救,其他部队此时应该全力配合岳飞和吴阶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不分主次,两路北伐。

这一波斗争的结果,吕颐浩失败了,因为皇帝最后支持了张浚的态度,虽然张浚上次在富平几乎丢光了宋朝最后的希望,现在有了转机,看来张浚也学会了如何跟武将之间合作。加上陕西的吴阶,是张浚提拔的心腹,张浚的战略现在确实是最可行的。

外患稍平,内争又起。

在吕颐浩斗倒秦桧后,朝堂上已经被主战派把持,可主战派是一个大派,里面又分了许多山。老谋算的赵鼎是一个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卑鄙的外乡人 万道永存 每三天穿越一次洪荒 穿越后我成了锦鲤小仙女 美女明星看上我 异世界文化复兴 校园之心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