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宋耻 > 第十九节 画江山

第十九节 画江山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弟的习气。

“你们道李大官为什么带着我搜山检海的在江南兜这一大圈?”

卖了个关子后李四继续吹嘘。

说李慢侯带着他,专看一个个坚城险要处,去了就爬山登高,描图画景。量过城高,测过水,探过山涧,跨过海门。无一处不做画,无一处不描图。

“你们道,李大官是画的这山?画的是这海?”

李四故作高的哼了一声。

接着陈声道:“这画的是我大宋的江山啊!”

说完还故作豪迈的闷了一黄酒。

沉浸在故事里,包括柔福帝姬和两个侍都听迷了,纷纷催促继续讲。

可李四哪里讲的清楚,他只看到李慢侯过一处处险要带着一些自制的简单工具,不断测量描绘,却不知道李慢侯早就在心里预演过一幕幕真骑兵陷江南水乡的战事。

很快李四继续讲起来,并且节开始惊险起来。

说他们在镇江数战船的时候,险些被几个水师兵拿箭到。说他们在明州访海船的时候,竟碰到了官兵抓海盗。路上遇过贼,见过僧,看到过落魄的书生和豪富的商贾,见过发卖的官和处刑的朱勔余党。

最险的是在杭州,那里的西军好不讲理。搜到大官画的图画,不识货竟硬说大官是探子,将我等绑到了知府处。那知府审过画稿,问明详,得知我等是汴梁,大官是要考画院的学子,来江南采风,只因北方战不得已旅居江南,便将我等放了。

其实在杭州李慢侯也有些意外,这里竟然驻扎着一只西军部队,数只有三千;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传说中的西军,发现了很多问题。西军士兵素养不错,一个个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典型的西北汉子。着一陕西话,经常高吼秦腔,仿佛将杭州当成了京兆府(长安)。但这些西军士兵的军纪不怎么样,在当地就多有滋扰平民的事发生,吃饭不给钱,打等事经常发生。但还服管,地方官抓了打板子,他们哪怕被打的走不了路,也是哈哈一笑,在其他士兵的搀扶下就走了。

寻常练,倒也中规中矩,不像东京的禁军,练起来完全是做样子。这意味着这只军队很清楚,保持练对他们自己好。而且西军士兵个武艺普遍不错,时有喝醉的士兵,站在街就甩开膀子练上几个把式,惹来围观者声声喝彩。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警觉比当地部队要强的多,李慢侯背着书篓走遍了江南,接触过各种士兵,遇到过无数搜查,其他士兵看到李慢侯画的那些画,不管说画的好的,还是说画的差的,却从来没当真过,很容易就过关了,而且大多数士兵对能写会画的李慢侯带有一种客气,这是这个时代对读书的尊敬。

可当西军士兵看到那些山水、河流和城池画作之后,却第一时间往军事上联系,尽管他们也不识字,可却将李慢侯绑了见知府。这应该是经验,是常年作战积累的军事敏感。

后来李慢侯在杭州逗留了十几,就是为了了解和接触这只部队,这才知道,这只部队是当年童贯平定方腊叛之后留下驻守的锐。这些士兵大多数都真刀真枪打过仗,遇到的最强敌是西夏

此时的西夏,虽然已经衰弱,跟李元昊时期的西夏不能同而语,但差距并不是太大。因为西夏很好的保持了军制,军事技术上也始终保持水准。西夏几乎是全民皆兵的,李元昊时候,在一百来万的基础上,征兆了三十万大军,并将五十万宋军压着打,最大的依仗就是西夏独有的军制。男丁十四以上,七十以下都要当兵,可以说一个男,几乎一生都属于军伍。不单单是男子,西夏甚至组建着可以上阵杀敌的兵部队“麻魁”军。

西夏的可不是宋国的,也不是辽国的能相比的,尽管辽国的地位也比较高,但西夏的在很大程度上跟男是平起平坐的。甚至西夏接连出现数代主统军打仗的况,十代君王中,有三个都是太后当权。西夏能力抗北宋、大辽两百年而屹立不倒,不是没有原因的。

即便到了所谓衰落时期,西夏尽起全国之兵,依然能佣兵七十万。可是这样的西夏,最终还是被西军成功压制,连最大的险要之地,也是出西夏锐步兵步跋子的横山都被西军攻占。

只可惜突然崛起,不然西军要不了几年,就能彻底平西夏了。说起这些,西军官兵都很懊恼。尤其让他们丧气的是,他们数代逐步打下来的西夏城池,在他们这些西军主力调走之后,不到一年间,竟然一一又被西夏夺了回去。

这些西军士兵,生活在跟西夏纠缠了两百年的西北边地,已经习惯了战争,养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见惯了死亡,有句戏文描写杨家将的,叫“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那一阵不死我父子兵”,西军就是这样。他们生长在一个个军事化质的村堡中,一家三代代代当兵的况异常普遍,家家有死于战场,家家都有寡

这些从小练习武艺,不是街那种花架子,而是他们祖父辈从军中学来,并且上阵杀敌验证过的真功夫,不好看,简洁净,就几个架势,无非是劈砍刺杀,讲求的主要是速度和力量,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这样的组成的军队,即使面对真铁骑,他们依然积极请战,并且热衷于进攻。不是他们真的彪,不是他们不知道害怕,而是他们习惯了正面对敌,习惯了野战冲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世界观中早就将杀敌立功当成一种天然的谋生手段,敌对他们来说,等同于收获,见到敌军,如同农夫见到了发黄的麦穗,忍不住就想用镰刀去收割。至于牺牲,至于丧命,这不就是理所当然要付出的代价吗?

这就是西军的文化,一种已经在高强度军事化社会中逐渐形成,或者说恢复了的文化。一统天下的秦兵是这种文化,纵横西域的汉军是这种文化,唐朝的府兵也是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去的时间并不长久,所以才能在王安石稍微放松限制后,立刻就恢复起来。

因为这种文化的关系,让李慢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在江南其他地方老百姓身上,完全看不到的一种气质。那些承平太久的百姓,他们将和平当做了天然,而西军将战争当做天然,两种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一种避之唯恐不及,一种习以为然,不以为奇。

所以王安石变法后,西军恢复军事文化,再次变成强军,开始被北宋朝廷用于救急,哪里危机就把西军派到哪里,都不需要那些久经沙场的西军宿将,随手招募一些临时军队,用完就撤,往往都能收到奇效。诛杀宋江的是西军,击败方腊的也是西军。

跟这些接触了一阵子,李慢侯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些强军秘诀,很可惜,他发现无法复制。

整个大宋朝,就在西北培养出了军事文化,尽管现代管理经验中,强调训练的重要,而忽视地域文化的差异,但那主要是担忧舆论抨击说地域或种歧视。不同文化中的族群组成的军队,必然是有不同气质的,这一点哪怕是抗战争的战场上都能表现出来。那时候的西北军依然强悍无比,哪怕当汉最多的是这只部队,可拿着大刀敢冲机关枪的也是这只部队。就像现在这只西军,可以悍不畏死,军纪也不好。

李四正说道这里,但在他嘴里,李慢侯跟西军士兵的流,仅限于赤膊跟西军壮汉在酒铺相扑,跟西军军官比拳。把李慢侯描绘成了一个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形象。

之后话锋一转:“都说西军凶悍,你们猜怎么着,这世上还有更蛮横的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卑鄙的外乡人 万道永存 每三天穿越一次洪荒 穿越后我成了锦鲤小仙女 美女明星看上我 异世界文化复兴 校园之心跳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