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盛唐陌刀王 > 第732章 李嗣业平贼策论

第732章 李嗣业平贼策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十二月九,紫宸殿常召开朝参,朝堂上多了几个新面孔。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隆基可能是感觉对李亨有愧疚,遂允许太子宾客,东宫詹事等三参与内朝。这样素来单薄的太子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又增添了许多。

韦见素先是奏报了东征元帅荣王李琬在军中病重的事,又汇报了高仙芝在陕郡进军受挫的消息。

李隆基揉着愁眉摇摇,这种坏消息他已经听够了。

李亨见状,连忙给东宫詹事卢徇使了个眼色。卢徇手捧着笏板上前半步说道:“陛下,值此动之际,正是朝廷尽其用的时刻,陛下夺起复郭子仪,又不拘一格起用李光弼,此二皆将才。但若想迅速平叛,恢复社稷于清平,非调李嗣业带兵关中不可。”

杨国忠一听,连忙跳出来上前叉手反对:“不可,李嗣业素来居功自傲,执掌三镇期间霸商路以敛财,用私库犒赏士兵,使三军只感其恩德,却不知皇恩浩。别忘了之前长安的流言,空怎么可能会来风?他的心是忠是谁能分辨?挟带十万陇右西凉兵关中,其势谁能制。若他效法东汉董卓,社稷岂不危矣?”

卢徇立刻反驳道:“右相所言甚是可笑,李嗣业执掌陇右不过四载,素来赏罚严明不偏不倚,开辟商道不过是为了减轻朝廷负担。李大夫听闻安禄山叛后,立刻命将粮分配至各守捉城,严备吐蕃之外积极准备朝平叛。陛下召李光弼率军河东,他立刻调拨赤水军两万五千为其援助。试问右相,陛下在圣旨中并未言明让李光弼带多少兵,李大夫却给他拨去了河西第一军七成马,这是拥兵自重之所能为?”

杨国忠词穷,指着他恼道:“你狡辩……你……”

“别争了!”李隆基威严地挥起袖子说道:“关于召李嗣业率军关中一事,延后再议。退朝!”

……

十六王宅太子行宫中,李亨与左相韦见素盘膝对坐在暖阁中手谈围棋。两名宫婢蹲在铜炉旁,用火筷拨弄炉中的竹炭。

李亨心神恍惚,接连输了韦见素两局,等两摆子到第三局,韦见素一子断双阵,屠了白子一条大龙。他收捡棋子的同时,讲棋局也是在讲政局:“殿下之以急了,岂不闻欲速则不达?”

太子心领神会颦眉说道:“可这棋盘之上势危机,如何缓缓图之?”

“今在朝堂之上,你使卢徇谏言命李嗣业带兵朝,不单单是为了平叛,更是为了对付杨国忠。昔西域商会胡椒案在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朝中谁不知杨李二矛盾加,陛下岂能不知。他若铁了心要保杨国忠,势必会迟迟不准李嗣业带兵关中。如今殿下又提前了一手,圣他岂能看不出您的意图?”

李亨面色微微发白,连忙叉手上前求教:“韦相若观火,还请赐教于李亨。”

韦见素放下棋子淡然笑道:“我也不过是旁观者清而已,如今形势已经逐渐对殿下有利,您不做什么,比做点什么更有用处。”

李亨意味长地点了点

第二朝参,太子诸没有再提起召李嗣业带兵朝的事,只是探讨东都防守事务。如今元帅荣王李琬病重,东征军就只是高仙芝说了算,李隆基让中书省给他下旨,让他带兵火速驰援洛阳。

散朝后李隆基让高力士把杨国忠留了下来,言明让他到紫宸殿的后殿书房来见朕。

杨国忠最近谨小慎微了许多,虽然他的感觉不是很敏锐,也能够察觉到周遭的敌意越来越多。

他来到皇帝的书房中,李隆基正盘膝坐在案几前阅览奏疏,抬扫了杨国忠一眼,将手中的纸张倒扣在案几上,免得使他透过纸背看到奏疏中的内容。

“国忠,坐。”

他局促地叉了一下手,才坐在斜对面的胡床上,但不敢将整个躺进去,只将挨着边缘坐着。

皇帝看着他的眼睛,语调缓慢地说道:“如今安贼进荥阳,荥阳若陷落,东都则危在旦夕。值此国难之际,朕确实需要一位能挑大梁的将帅,实际上李嗣业带兵关中,是迟早的事。”

“陛下!”杨国忠开谏道:“李嗣业拥兵太盛,望陛下以为虑!臣以为要召河西军关中,不必非召李嗣业不可,陛下可以绕过他给麾下的各军军使下旨,让他们带兵渡过黄河,独留李嗣业在河西守土。”

李隆基皱眉摇了摇,从案几前站起来在书房中踱步,杨国忠也连忙站起,躬身候在一旁。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打仗也不像你说的那样简单,随便把几万到谁手里就能够取胜。军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帅……罢了。”他盯着杨国忠说道:“你应当明白,李嗣业并无异心。长安城里的那些流言,不过是逆胡安贼施展的计而已。他肯让李光弼几乎带走整个赤水军,足以向朕证明了他的公心。不过,朕依然没有下旨召他关中,你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

杨国忠听罢,眼泪扑簌簌地流淌下来,跪倒在地膝行到皇帝身前痛哭流涕道:“陛下,臣与李嗣业有过节,若他带兵关中,势必不能容臣,臣当如之奈何?”

李隆基转身过去,从御案上抄起刚才覆盖在上面的奏疏握在手中说道:“他把李光弼打发到河东之后,又给朕上了一道奏疏,名为平贼六策。首当其冲第一策便是让朕杀了你,以断逆胡出师之名。他还举用了汉景帝杀晁错的例子。昔汉景帝重用晁错削藩,触及诸侯国的利益引发八王之,叛军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进攻朝廷。晁错主持削藩有什么罪,有罪的是行叛的七王、但景帝为了分化叛军之同盟,使其师出无名,还是忍痛下旨腰斩了晁错。”

杨国忠尚未听完这故事,全身早已冷汗连连,跪在皇帝面前连连叩首,把上都磕出了青肿哭诉道:“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若陛下要取臣命,国忠岂敢不以颅相呈。可怜我衷心侍奉陛下多年份儿上,请给我留一个全尸,也切莫将此事告知娘娘,免得使她徒生伤悲,可怜我再也无法在君前聆听教诲!陛下啊……”

“起来吧。”李隆基将这封奏疏在手中揉搓成了纸团:“朕岂能是那汉景帝,为了安抚叛军而诬杀贤臣?”

杨国忠感激地连连叩首:“陛下圣恩,国忠永世难忘,这辈子不能报答,下辈子也要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朕只需你好好做你的宰相,下去吧。”

杨国忠退去之后,李隆基将揉成纸团的平贼六策又抻展仔细看了看,其余几策皆触及要害,他已记了个大概,但第一策实在是与他本心相悖,所以弃之不用,遂将揉搓成团的奏疏扔进了燃烧的铜炉之中。

其实李嗣业在平贼六策中有许多隐晦的暗示和预言,比如说杀国忠一可救天下,这句话在奏疏中出现了两次,只是将救改为了赎,把天下改为了长安,杀国忠一可赎长安。这里面长安是不是包括开化坊的杨家两位夫?是不是包括承欢君前的杨贵妃。

可惜皇帝没有看明白李嗣业的暗示,明明杀一个男就能办到的事,为何非要等被到马嵬驿使得三四个香消玉殒,皇帝越下不了狠心往后拖延,杨家最终的结果也越凄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风泊剑云录 四番队的三席 情断外婆桥 愿为你心动续 篮坛永远滴神 我从鬼灭之刃开始选择 我在二环有栋楼 命如山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