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
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
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丹书铁券就是一块铁吗?”
对于传闻的丹书铁券长什么模样,众
更好奇。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
曹七七说着,在直播间画面中浮现出了几块丹书铁券的模样。
“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内容都写什么呢?”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赐券的
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
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
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镠铁券,已千余年历史。
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镠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镠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
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
“牛批了,这玩意儿值钱”
“这简直就是复活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