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七背着手走到碑楼面前,先是扭
左顾右盼了一眼两侧的华表,旋即驻足打量面前气势恢宏的碑楼,一面看一面说:
“明清两朝
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
“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
;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
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
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
,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
夫秦玺煨烬,古
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可见传国玉玺对于明清帝王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
她话锋一转: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砍
的。”
不同时代,对玺、印、章的使用范围不一。
清代官员的印章称“印信”,皇帝的称“御宝”。不同级别的印信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清代官印自御宝而下依次为玉、金、银镀金、银、铜、木等各种质地。
第一、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兼用金质、木质,
清乾隆帝御定“二十五宝”中,玉质者共23方。
玉又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不同品质。
白玉:“大清受命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信宝”、“敬天勤民之宝”;
青玉:“皇帝之宝”、“天子信宝、“制诰之宝”、“命德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
碧玉:“皇帝奉天之宝”、“皇帝行宝”、“天子行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表章经史之宝”;
墨玉:“钦文之玺”、“制驭六师之宝”、“广运之宝”。
金质御宝为“大清嗣天子宝。
”木质(栴檀香木)御宝为“皇帝之宝”。
中国自秦始皇始制皇帝、天子六玺60以来,御宝专用玉质,臣僚则不得用。
从清代档案上可见,这方木质御宝常常用于皇帝登基、大婚、册命后妃、发布金榜等重要诏书之上。
第二、金质印,清代主要是后妃中的太后、皇后、皇贵妃、妃及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的册封印。
另有对外的
鲜帼王印。这些金印只是身份的象征,不进
实际的使用系列。
第三、银质镀金印,包括多罗郡王册封印,对外有顺治五年铸造的安南国王印,以及后来铸造的琉球、暹罗国王印。此类均不是实用印。
第四、银质官印是除御宝而外的最高品质。
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印,亦包括个别三品印。
譬如:
文职:内三院、宗
府、衍圣公、军机事务处、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翰林院、内务府、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省都司、布政使、顺天府、奉天府;
武职:公、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提督、总兵、镇守挂印总兵、提督九门统领、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向导总领、边僵处事务大臣等。
第五、铜质官印。
清代职官中三品至九品官印,不论其称为“印”、“关防”,抑或“图记”、“条记”,均采用铜质。至清季则出现包铜木印,应视为铜印的替代品。
此种印现今存世最多。
第六、木质印为清代未
流官所用印。
包括文职佐杂
员,不兼管兵、马、钱、粮之武职官,以及各府县僧道
阳医官与佐杂
员。
除此之外,不常见的清代菅印还有铜镀金质、牙质、铁质、石质。
“总而言之,不同级别的印信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分为宝、印、关防、图记、条记和钤记六种。”
曹七七打量着面前的碑楼赞叹不已:
“官印还体现在钮式方面”
最高级别:龙钮
最高级形式御宝之钮式,自宋代一改前代御宝螭虎钮为盘龙钮后,历代相袭均为龙钮。
清代御宝亦采用龙钮,但又镌为不同的形式,即
龙钮、盘龙钮、蹲龙钮三种,而以
龙钮为普遍。“二十五宝”中共有17方为
龙钮,蹲龙钮为2方、盘龙钮为6方。
另有用龙钮者,一为皇后之宝
龙钮,太皇太后之宝、皇太后之宝皆盘龙钮,皇贵妃宝、贵妃宝、皇太子宝为蹲龙钮。
第二等级:
钮
钮是仅次于龙钮的等级。
清代妃金印及和硕亲王宝、亲王世子宝朝鲜国王印均为
钮。
的造型为首、尾均作龙形,只有身躯似
而已。
第三等级:麒麟钮
此种钮式用于官印之上是清代的独创。麒麟钮为多罗郡王印之钮式。
第四等级:驼钮印
此为清代对外藩所赐印,如安南、琉球、暹罗等国王印。
因驼
驯服,又为北方所产,故选此种形象制为恭顺中原正统王朝的民族首领。
第五等级:云钮
云钮印为清王朝颁赐臧和尚至尊的印钮形式。
第六等级:虎钮
明代始于挂印将军印用虎钮,清代则广及公、侯、伯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之银质官印。又分为有台与否,以台之多少为其尊卑等次。
如公、提督、总兵官为三台,二台者为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务府三旗官兵、察哈尔都统以及外处事务大臣、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等。
无台者为办理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提督、总兵官等银印。
第七等级:直钮
直钮印是钤印时最为方便把持之形,此种形式官印多为机构用印。
直钮印是清代绝大多数官印采用的钮式。其中既分为三台、二台与平台的不同等次,又有其形状上的细微区别。
直钮三、二台的官印一般即为除上述银质虎钮而外的银印。
三台者有“袭封衍圣公印”与宗
府印、各部、都察院、理藩院;
二台者为军机处、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翰林院、内务府、銮仪卫、各省承宣布政使司;
平台直钮印除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为银印外,均为铜质官印。
尺寸形状方面:
清代官印分为正方形与长方形两种,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