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社回来的路上,刘青山的心
很不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合理采摘,林子里的山野菜和菌类资源就不会枯竭,这也算是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为自己或者家里赚点小钱钱之类,相对还算容易。
像这种事
,不是他说了算的,已经脱离开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就得努力争取上面的支持。
老支书和张队长同样很激动,他们也想不到,原本野
一般的山野菜,竟然摇身一变,变成金子做的了。
一路上,张队长的大嘴就没合拢过,还不停念叨:
“青山啊,多亏你去年秋天,领着大伙采了不少蘑菇木耳,那可都是钱呐,过两天咱们就去供销社,全都卖喽!”
然后他又接着磨叽:“早知道这样,去年开春的时候,就组织大伙多采点蕨菜啥的了,一块钱一斤呢。”
一边念叨,还一边后悔得直拍大腿。
老支书虽然也激动,但是毕竟还算沉稳,嘴里问刘青山:“青山啊,我瞧你开会的时候,一个字都没记,你那脑子能都记住吗?”
“哈哈,支书爷爷,那份计划书,就是俺和郑县长一起研究出来的。”
刘青山这才
给他们实底儿。
那两位听了大喜:“哈哈,还是咱们青山最厉害!”
当天傍晚,就在场院召开村民大会,自然由刘青山主讲。
刚说到供销社高价收购山野菜,以及蘑菇木耳这些山货的时候,就看到张大帅噌一下从小板凳上蹦起来,一溜烟往家跑。
“开会呢,大帅你
啥去,屎顶腚门子啦?”
张队长吆喝一声。
张大帅
也不回地嚷嚷着:“俺赶紧回家瞧瞧去,俺媳
说去年采的两袋子
蘑菇,放仓房里碍事,过夏还容易长虫子,要填灶坑里烧炕,这败家娘们……”
大伙一阵哄笑,不过回
想想,谁家也没拿这个当好玩意啊。
去年秋天,费劲
力的采回来,一直没卖出去,都以为是扔货呢。
结果听刚才公布的价格,黑木耳十五块钱一斤;
榛蘑也十一二块钱一斤;
冻蘑都十块钱一斤;最值钱的猴
儿,竟然三十块钱一斤,吓死个
咧。
就在大伙议论的时候,就听啪啪的脆响传来,齐刷刷望过去,只见张撇子他老爹,正在那抽自个耳刮子呢,嘴里还念叨着:
“早知道猴
儿这么值钱,过年的时候,俺说啥也舍不得拿它炖小
啊!”
周围的
赶紧把他拽住,再抽下去,脸都肿了。
等到激动的
绪渐渐平息下来,
们这才纷纷将目光投向刘青山,一双双眼睛都无比热切。
就是这娃子,去年领着大伙采山货,现在谁家的木耳蘑菇拿出来,不值个几百块?
这份儿眼光,这份儿见识,最关键还有这份儿对乡亲们的真心,难得呀。
有这样的领路
,想不过上好
子都难!
“青山这娃子,仁义啊!”
拐子爷爷颤巍巍地站起来,手中的拐杖,使劲敲击着地面。
老爷子的话,也代表了所有村民的心声,大伙都一起随着点
。
搞得刘青山也激动起来:
心换
心,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他所做的一切,就值了。
接下来,就开始讲解计划书,刘青山结合实际
况讲起来,可
作
更强,即便是没啥文化的张杆子,都表示听懂了,知道该咋
。
第二天吃过早饭,各家各户就都扛着麻袋,拎着面袋子,到队部这边集合。
袋子里面,装得都是蘑菇木耳之类的山货,他们夹皮沟,今天就准备去出售第一批山货。
袋子都过秤之后,由老板叔在袋子上标记好各家的姓名。
因为收购的时候,也是分等级的,各等级的价格也不同,所以不能掺和到一起。
足足装了一大卡车外加一小四
,愣是还没装下。
主要是这些
货都比较轻,而且还不抗压,所以比较占地方。
最后又套了两辆马车,这才把东西都拉走。
村委会的老三位再加上刘青山,还领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装卸工,浩浩
,直奔公社。
去年夏秋采收的山货,正常应该也由合作社统一分配的。
不过考虑到那时候还没有
大批收购,不知道前景如何,最后还是各家归各家,反正也差不多。
后面的马车太慢,就在供销社大门
聚齐,然后一起进院。
供销社的大门没开,车辆进不去,所以大伙先拎着几袋子比较贵重的猴
先进去了。
虽然昨天各个大队才开完动员会,但是已经有一些村民,拎着家里的一些存货来这里出售,也算是探探路吧。
只是他们没有大规模的采集,都是三斤二斤的,留着自个家吃的,现在拿出来卖。
供销社后院是一遛大房子,全是仓库,临时的收购点就设在一个大仓库前。
按照县里的要求,是多个部门联合进行收购,所以土产部门也派来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傅掌眼,毕竟收购山货,也需要懂行的
。
还有两名年轻些的工作
员,在老师傅验货定等之后,负责给称重。
山货都不多,所以就用盘子秤,旁边一台大磅秤,根本派不上用场。
称完重量,旁边有
负责开票,最后再去领钱。
等刘青山他们来到的时候,发现正有五六个村民,乐呵呵地排队等候。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喜滋滋地拎着个面袋子,还跟旁边熟络的
聊天:“多亏我去年秋天勤快勤快,采了两茬木耳。”
说话间就
到他了,一共三斤多
木耳,品质也是一等品,换了将近五十块钱,把老汉乐得合不拢嘴。
旁边的
也嘴里恭维着:“丁老汉,发财啦,一会请客!”
老汉也乐得山羊胡子直翘:“没说的,俺这就去买一盒过滤嘴,大伙都尝尝。”
转身刚要去供销社买烟,结果瞧见了老支书,立刻打起招呼:
“张老哥,你们夹皮沟守着馒
山,也来卖山货啊?”
老支书点点
,然后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小丁抽一根。”
顺手给另外几个
还有工作
员都撒了一圈,大伙点烟抽了一
,立刻惊道:“这烟咋还冒凉风儿呢?”
老支书则抽起小烟袋:“小鬼子的烟,抽不惯,还是咱们这旱烟抽着得劲。”
啥,外国烟?
大伙都用古怪的眼神瞧着老支书,旁边的刘青山想笑,这烟还是他从县里给老支书带回来的呢。
也不知道支书爷爷是真抽不惯,还是在这显摆?
一边抽着烟,丁老汉一边跟老支书闲聊:“老张啊,听说你们夹皮沟去年
的不错,又是扣大棚又是养猪的,都成千元村了?”
旁边也有
话:“可不是,我们村里的支书和队长从夹皮沟取经回来,今年也张罗着养猪和扣大棚呢。”
排在前面的一个
跟老支书谦让:“要不你们先卖山货吧,我家就是公社的,不急,你们是走着来的吧,道儿挺远呢。”
老支书笑呵呵地摆摆手:“你先来吧,我们的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