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
他们也是文官!
你能让文官去挖文官的根吗?
就算他们想挖,一个
也不是全体文官的对手啊。
“科举本身没必要改,我们只需要稍微改一改考试内容,就可以让天下英豪尽
彀中。之所以如今的秀才们,大都手无缚
之力,这不是他们本
的问题,这是过去的皇帝老子们,不断削弱民间武力的结果。”祁欣拿着自己的小本本大声念了起来。
“皇帝老子希望全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去死读书,将所有的
力都放到四书五经之上,这样天下间的豪杰,就会被科举当官的未来而利诱,然后就会把全部
力投
科举之中,这样他们就没空练武,没有
力去思考其他方面的事
。”
说到这里,祁欣放下了手里的小本本,面色严肃的道:“过去的科举,与其说是选择民间之才,还不如说是朝廷用来维稳,用来维持自身统治的必要工具。”
“像那些旧儒,只要朝廷开科取士,保留科举制,让他们阉了之后才能当官,他们也是愿意的。因为当官的诱惑,比起他们玩
的诱惑还要大。”
“有了科举,读书就能当官,这原本是很好的。但是,此举却让民间豪杰的
力都投
读书之中,而不是去战场上杀
。”
“杀
就有可能被
杀,可读书最多就是考不中,起码命还在。一代代下来,诸夏的尚武
神就这么的被阉割了。”
“所以才会发生几十个东虏骑兵,就能掳掠数万百姓的荒谬之事。不是百姓们不敢反抗,而是他们已经不会反抗了。”
“当他们想要反抗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反抗。他们不会拉弓
箭,不会用刀杀
,也不会结阵而战,没有基本的战争常识,也没有团队配合意识,所以,即使他们想反抗,也只会被东虏骑兵
杀。看到他们的尸体之后,其余的百姓就越发的不想反抗。”
“大明朝想要改变,这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一定要变的!”
“过去的时候,民间武力越弱,就越有利于皇帝老子的反动统治,就越有利于那些柔软的文官治理天下。而如今乃是大争之世,要是我们继续自我欺骗,继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那么假以时
,墨翟师叔的大军,一定会过来的。”
说到这里,祁欣就再次拿起小本本,坐在原位,一言不发。
“改,确实要改!”子贡赞同的看了一眼祁欣。
“秀才、举
、进士三级,可以保留,科举考试本身可以保留,但是考什么,却必须改变。如果一上来就进行六艺考核,那普通家庭、穷
家庭肯定是考不过富
家庭的。”
素质教育!
嘿嘿,那是穷
家的孩子能做到的吗?
为什么素质教育的考试之中,要去考小提琴、考钢琴、考乐器而不是去考怎么
秧、怎么养牛、怎么割油菜呢?
前者是素质是技能,后者就不是了?
有钱
的家长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后者真不是!只有前者,才算才艺,才算素质教育,才能加分,因为,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
一旦科举的模式,从四书五经变成了六艺,开始考
箭、考骑马、考剑术、考修为,那么普通家庭就自动被科举抛弃了!
这样的科举,还不如之前的呢。之前的虽然腐儒很多,但至少拉拢了普通家庭、穷
家的孩子,保证了表面的公平。
“所以,秀才、举
、进士三级,必须保留。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秀才考试,简化一下,能默写四书五经的,就给个秀才身份。获取秀才身份之后,就可以做官,做九品官。然后一边养活自己,一边继续读书,继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到了举
的时候,考试内容也很简单,只要能默写大明律,就授予举
身份。内容是很简单的,但是想要获取考试资格,却必须学会
箭、骑马、剑术、超凡等选项中的一项。”
普通
想要学会骑马
箭剑术中的一项,难度很大,因为没钱。但秀才老爷,在朝廷接下来的改革中,已经可以当九品官了。
当官之后,肯定就有钱了。
起码练习剑术、练习
术的钱,有了。
等你什么时候熟练掌握其中的一项,你就可以考举
,能默写大明律,就给你举
身份。
“举
,可以直接从八品官开始做起。八品官比九品官肯定更有钱,而进士要求就可以高一些,必须成就超凡,才能考进士。”
“反正进士之前也很难考,而且这一关乃是进士的潜规则,如今摆在明面上,也不会有多少
反对。”
“这样的科举制度,所选举出来的
才,都是从底层九品官开始一路升官,慢慢历练出来的。”
“往昔之时,秀才很难做官,一般的举
,县令就是极限了。而进士起步就是县令,可是此前却没有任何经验,然后就被底层官吏玩弄于鼓掌之间。平
里的朝廷政事,还得和地方大户、士绅商量着来,他们很难做实事。”
“如今改革之后,让他们从底层一级一级的往上爬。甚至可以做出规定,考上秀才之后,必须做三年或者一定年限的九品官,然后才能获取考举
的资格。后面的进士,以此类推。”
“这样从底层杀出来的官,至少知道底层到底有多黑暗,哪怕
后还是小吏欺骗,起码欺骗成本提高了。”
“为了更好的改革科举,改革官职需要同时进行。官无封建、吏有世袭的局面,必须改变。”
官无封建、吏有世袭,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朝政治局面的根本原因。
小吏上升无路,没有明确且公正的上升途径,所以他们能做的只有捞钱,除了捞钱还是捞钱。
而一个县,几万甚至几十万
的县,朝廷一共才几个官儿,其他的都是小吏,收税的是小吏负责,徭役是小吏负责,额外加征的辽饷,还是小吏负责,秋收仍然是小吏负责。
县令,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象征。
县令还活着,没有被本地
打死,这说明该地服从朝廷管辖,是顺民,是朝廷的地盘。
上面害怕官员长期盘踞于某地然后造反,官员们自然只能不断地在大明地图之上流窜,过几年换一个地方,过几年,换一个地方。
久而久之,便被称之为流官。
官员像是流民一样,满大明的
窜,路上就需要不少时间,实际做事的,都是小吏和乡绅。
即使县令有所作为,也不能突
乡绅和小吏的底线,不然,联手之下,能让县令吃大亏,还能让县令从今往后都没法儿升官。
地方土豪、小吏们,有的是法子折腾县令一
。
当然,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有手段的县令,也足以把本地士绅、小吏折腾的欲仙欲死,就看谁的手段高。
然而,绝大多数
况下,都是士绅和小吏的手段更高。
“可是,哪来的这么多官位呢?往昔之时,一座县城一整个县,也就只有寥寥数个朝廷官员,其他的都是小吏。”子路问道。
闻言,子贡看向了南方:“王诩师叔成立的大明税务部就很好,那里全都是官儿,一个小吏都没有,进去了就是管身。每一位执法
员,都是官儿。”
殴打小吏和殴打朝廷命官,是两个概念。
前者可以说是出于一时义愤,后者就是无视朝廷威严,有造反嫌疑。
“从今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