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网 > 锦衣 > 第一百二十章:恩准

第一百二十章:恩准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www.ddxsw.org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天启皇帝徐徐道来,显得颇为神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倒像是他一早就等着刘彦这些来似的。

刘彦等道:“不知张百户所奏何事?”

他们还是不愿张静一为县令,宁愿叫他百户。

虽然百户的级别比县令高一些,可县令的含金量却是很高的。

在这以文制武的时代,六品武官见了七品文臣,也只有行礼的份,否则奏你一个嚣张跋扈,那便死定了。

天启皇帝道:“张静一恳请,在这清平坊,追加十品官制。”

十品……

大惊失色。

历来朝廷的官制是九品,当然,官到了七品之后,就不太流了。

好家伙,你张静一居然直接又加一个品级,这是要做什么?

于是大家一下子激动起来了。

“没有这样的先例,陛下,若如此,则官员要泛滥不可。”

“是啊,陛下,此事臣万万不赞同。”

“你们不要急。”天启皇帝道:“只是在这新县中实施而已,断然不会全面推广,这十品,就当是传奉官吧,你们同意也要同意,不同意,也需同意。”

一听传奉官,大家的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大明的制度,对于官员的出身很严格,尤其是文臣,不经科举制度,是绝不可能做官的。

就算是勋贵,也只能授予武官官职。

不过到了明宪宗的时候,却另辟蹊径。

当时的明宪宗不走程序,为宠信佞臣,不经科举和庭推,直接授予了一些官职。

自此之后,历代皇帝也会赐予一些传奉官。

不过这种传奉官表面上也是官,可实际上,却几乎不被当时的官场所认可。

当然,皇帝选拔的,该有的俸禄还是有的,也允许他们有官员的穿戴。

张静一奏请追加一层官员的定级,其实就是将从前的吏,也收官僚的体系。

以往的吏是贱吏,几乎和官天差地别,虽然在官员心目中,吏又懒又贪,可在吏的心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什么活都叫我们,你高高在上,读了圣贤书,十指不沾阳春水,每差遣我们,而我们却连正常的俸禄都没有,我们好好活那才怪了。

于是乎,这就形成了大明的一个顽疾,在衙里当差的,正经家不愿去,而肯去,大多都是宵小之徒。

这小吏一辈子,也还是小吏,谁还愿意上进,混子罢了。

新县只有两个坊,与大兴、宛城这样动辄有十几个坊的县不同,一切都得从吏治开始改变。

这事,天启皇帝也不知道好坏,不过……既然张静一要,那支持便是了,十品官而已,说难听点,这算啥?

这些翰林还有御史,这几也是被折腾得透不过气了,现在实在不想也没有气力再反对啥了,他们只想回家,好好的沐浴更衣,好好的吃一顿。

黄立极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模式,看谁都觉得是坏,唯独对张静一,多了一丁点自己的意思,他现在乐见其成。

孙承宗则更希望看看……这张静一到底想做什么。

在辽东的时候,他心知很多时候,照规矩来是不成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规矩,既然从前的规矩没有效,那就看看张静一有什么企图。

天启皇帝这时谋全部得逞,露出了如沐春风的微笑:“诸卿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刘彦等心里翻白眼。

堂堂清流,被天启这样的皇帝称之为肱骨,这大抵就相当于骂的话。

只见心大好的天启皇帝又道:“所以朕打算在此设宴,大家吃一顿好的,待会儿,朕就摆驾回宫,你们呢,随驾吧。”

说到了吃,大家也就不客气了。

说实话,不知什么缘故,自从到了粪水里泡了一泡,居然现在胃都好很多了。

当下百户所设宴,吃了一顿之后,天启皇帝便对张静一道:“在这儿等圣命吧,还有……朕的那个摇床,你带回去给你家妹子,等孩子生出来,朕还等你宫报喜,终究……是朕看着生的,自己。”

所谓屋及乌,大抵就是如此吧。

张静一噢了一声,表很淡定。

怎么说呢,感激?感激个,我特么的才是帮养孩子的那个。

不知道张静一心思的天启皇帝唏嘘着道:“朕从前也有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只有半岁大,朕看了他便乐,总觉得……这世上多了一个盼,有了希望……”

他自言自语,可是脸色却变得伤感起来:“可王恭厂炸了,却不知怎的,房梁就摔了下来……哎……他若还在,现在大抵能走路了,能叫爹了。”

张静一这个时候不敢接茬了。

天启皇帝说着,眼角掩饰不住有泪水想要流淌出来,可随即他又露出没心没肺的样子:“所以说,你那妹婿,真真不是东西,禽兽不如。”

说罢,便站了起来,摆驾回宫。

张静一亲自相送。

临别的时候,天启皇帝突然想起什么:“京师水患,谷仓中的粮食可好?”

张家大肆购粮,京城的都知道,尤其是这一场雨,不少米商都急着出货,粮价又跌了不少。

这事,刘彦等也有耳闻,都不禁笑起来。

一旁一个翰林倒是不明所以地低声问:“刘公笑什么?”

“我笑这张静一无谋,他爹张天伦少智,这时候购粮,不是找死吗?”

便都窃笑。

天启皇帝显然是为张静一担心的。

其实京城粮价的下跌逻辑很可以理解。

京城不是产量区,而是囤粮区,无数的粮食从江南等地通过运河送来。

所以每次京城大灾,尤其是水患之后,囤粮的成本就会急剧增高。

毕竟粮食可能有发霉,以及被淹没的风险,不少粮商,都会想办法急着出货。

而这里的灾害,其实是不会影响粮价的,因为京城每年的产量,对整个天下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就算整个京城的粮产颗粒无收,也不打紧。

张家这一次……收购了这么多粮食,就意味着他需要大量的钱财来进行储粮,而且还要担心,等夏天过去,天下各处的粮食开始收割,许多士绅家去年囤积的大量陈粮,也需售出,然后装新的粮食。

这样一来,市面上的粮食便会大量增加,往往就在这个时节,是粮价最低谷的时候。

倘若张家还要坚持囤积下去,那么这粮食也有新旧之分的,越是陈粮,囤积的时间越久,就越卖不上价。

所以虽然都知道,粮食是救命的玩意,可真正敢做粮食生意,且还能从中大赚一笔的,却是少之又少。

天启皇帝为张静一默哀,太可怜了,听闻张卿家连老本都赔进去了,这一次水灾,又不知京里多少粮食要抛售,张家怎么撑得住。

张静一却道:“请陛下放心,卑下的父亲,已去了昌平,就是为了防范于未然,想来这些粮食,不会出什么问题。家父还在那边营造新的谷仓呢,这一次雨之后,说不定还能低价再收一些粮食。”

这意思还要继续坚持购粮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诸天至高纪元 一人之我变成了老天师的师姐 人在向往,直播乡村生活 房爹在手天下我有 旧日驭龙 凤逆九天:妃比寻常不能惹 梵曦 这个顶流我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