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来说,一段副歌之后,很多歌曲会选择来一段间奏。
给
舒缓一下。
好让他们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味觉。
可是对于今天的这首歌来说,没有。
故事还在继续着,鼓点的加
与背景中缥缈的
声,让一切似乎冲击来得更上一层:“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恍恍惚惚,听得
发梦。
梦里分毫毕现。
因为如果刚才讲的是过往的经历,那这一段讲的就是如今的现状——就是这么一段,直接让周曼旁边的
生低下了
。
然后揉了揉了眼睛,才继续看着台上。
眼睛里早就没有了酸意,或者是质疑,只有满眼的迷离。
们或许能对过去的事
,淡忘,释怀,然后握手言和;但每件事
发生的当下,没
能够淡然的面对这一切。
生是这样,周曼亦然。
他们都要面临自己的现状,也很知道…
咖啡馆这种地方,从来都或许带着那么一点小资的味道;而广场,
都能去。
于是哪怕它们之间只有三个街区的距离...
但却像是路上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一样,看起来都在
顶,也似乎没有那么遥远。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
来说,其实是难以抵达的距离。
这就是现实。
“可不是么...”周曼心中轻叹。
他当初来到京城的时候,也怀揣着梦想,想着能够有所得,然后在这里安家立业。
然后看着那些已经成功的
,觉得有一天我也能行。
可事实…
绝大多数
都只能
复一
地挣扎,徘徊,知道自己的梦想最终熄灭。
于是这一段之后又来副歌,他的心
不同了。
不觉得用词太重了。
心思更是飘忽起来了。
倒是不远处,吴丹专注地拿着对讲机小声道:
“摄像注意,留两台机子拍韩升就够了,剩下的都去捕捉台下听众的表
!”
他真不是开玩笑。
唱到这里,现场似乎已经没有
想去评价或者质疑韩升了。
因为他并没有用任何一种俗套的方式,去讲述北漂的生活。
也没带着白某松似的“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
指望随随便便就能去咖啡馆吧?梦想也随便成功,生活也不再孤寂,不会吧?”的浮夸。
他只是感受,讲述,然后层层
。
最后到那一个,每一个北漂的
都思考过的问题,以及他的答案: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
我希望,
们把我埋在这里
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灯光扫在台下每个
的脸上,镜
里,迷惘,感慨,或是其他别的
绪都一清二楚。
似乎,都是若有所感的。
对于多数北漂来说,离开北京或许是一个几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甚至不止一次。
会怎么做呢?
韩升的答案,饱含
感。
甚至这会儿对于很多
来说,都是认同的。
小时候成长到大的故乡,是父母的选择;而到了现在,很多
是自己选择的北京,然后一直坚持到现在都成了第二故乡...
而今天留在这里的,也都是一样。
在这个城市里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让他眷恋的记忆...
吴丹抽了抽鼻子,有些感慨:
或许这就是音乐
吧,他知道这种就是比较夸张地表述自己对京城的
意。就好像哪怕有一天不得不分开,也只能是那种形式的分开。
很
的感
,现场的
也认同。
但或许多数
,最终都还是在各种
绪中,离...
然后他忽然一阵恍惚,才想到:
离开么...
不对啊,这个对于别
唱的是漂泊,对韩升唱的,是故乡。
副歌部分还在继续着,吴丹却眼里恍然大悟。他忽然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些故事里,有的
来到北京,不舍北京,又或许多数最终会离开北京。
但身为京城
士,他就不会离开这里。
这唱的是北漂的
。
又何尝不是唱的本身就在京城的
,
的眷恋呢?
于是吴丹也终于明白了,这并不只是北漂的故事,也不是京城
士的故事,因为到了最后这一切感
都是相通的,然后终于融为一体。
在空中飘
。
歌声也在此刻到了末尾,化作悠长的叹息:
“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
声音飘远,吉他声再起,眼看着还有好多继续,都融
在这一片无言的尾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