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贪官,就是葛柏自己。
如果你细品这个案子,其实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葛柏涉案时职衔是总警司,这个警衔刚好是中层职务的顶点,再往上就是皇家警队的领导层了。
贪腐查到警队的中层为止,还可以对外宣传说,大英帝国的公务员们都是好
,只是有一两只小虾米腐烂发臭了。
但要是再继续往下挖,万一把助理处长、高级助理处长、副处长甚至处长给拖一两个下水,那
质就变成了从根子里都烂了的塌方式腐败。
要真出现这种
况,甚至会危及英国继续在香港维持统治的法理
。毕竟英国
现在一大重要借
,就是夸自己过往这些年把香港治理的很好。要是被你中国收回去了,香港五六百万市民很可能又要过苦
子了。
但如果大家突然发现,那些在香港一言九鼎的英国
其实都是一群从香港吸血的污犯,那大英帝国还怎么在香港维持自己的声誉。
所以在港英政府时期的漫漫二十三年里,icac的主要工作是拍蚊子,偶尔抓一两只白皮虾,打虎的权限是根本没有的。
反倒是香港回归之后,icac马上就开始抖起来了,不但对原先不敢动手的政务官们毫不客气,连最高长官同样在他们的
程范围之内。
但如果你对icac1997年之后的某些重要案件进行回顾,就会发现icac许多时候,好像专门是去拆政府的台,打最高长官的脸。
有
说,icac专门查别
的腐败问题,那么如果他们自己内部腐败了,又该由谁来管?答案不是政府,而是几个负责监督的外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委员,会挑选全港各行各业的
英市民来担任。
当然,这些
英代表的挑选,也不是随便凑齐
就行了,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比如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秘书,能为港督提供服务的
肯定是大好
。就算港督离开香港了,他曾经的秘书还可以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所以你品出味道来了吗!
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表面上在香港回归前好几年就提前解散了,所有档案全部销毁。
但明眼
谁不知道,解散是永远不可能解散的,转隶估计很有可能,从军
五处转到军
六处,去和詹姆斯·邦德做战友。
所以说大英帝国的“搅屎专家”
衔,绝不是
得虚名的,
家早就布置好了大量预设战场。这也是后世香港各种魔幻事件层出不穷,让国
感到很憋气的真正原因所在。
家几十年前就开始做的局,哪有那么容易就给你轻易
解了!
再次言归正传,周阳早就计划好了自己这些巨额花红的去路,那就是用来收购其昌保险的
权。在几个月前港
跌得最惨烈的时候,其昌保险的市值一度只剩1.4亿港币。
而花旗银行此时恰巧对外宣布,将要出售佳宁置业持有的46%的其昌保险
份,底价为5000万港币,差不多是市价的八折。
毕竟大批量转让和二级市场上零散
易,定价上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标的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买方进行溢价收购是很正常的事。
而如果标的公司表现不好,那么想要大规模出让
权,就只有在市价的基础上打折才行,否则买家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慢慢收购就行了。
经过最终的保密竞价,出资最高的美林银行以6200万港币的价格,买下了佳宁置业持有的那46%的
权。
结合美林之前在市场上悄悄收购的4.9%的
份,它对其昌保险的控
比例达到了50.9%,需要对其他
东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但接下来的全面要约收购并未成功,毕竟对其昌保险的小
东们来说,控
方是美林银行,和是佳宁置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况。
美林银行既然愿意接盘其昌保险,这说明其昌保险这只
票肯定还有潜力。不过美林银行的动作更快,既然没法把其昌保险私有化,那就反过来大规模增发新
,从其他小
东那里抽水。
所以美林银行靠着自己的绝对控
权,直接让其昌保险召开
东大会,强行通过了1比1的新
增发计划。
在港
处于低迷的时期,美林银行这种大规模从市场抽走流动
的做法,自然不是好消息。这使得其昌保险刚有起色的
价,再次应声下跌。
并不是所有小
民都愿意花钱跟注,所以美林银行对其昌保险的持
份额进一步推高,最终达到了72%。与此同时,其昌保险的市值在完成增发后,也已经膨胀到了3亿港币。
这一切都是在1981年结束前完成的,而等到元旦过后,周阳
上又多了一个新职务,那就是美林亚太旗下的控
子公司——其昌保险的董事会主席兼ceo。
为了表彰周阳帮助美林银行成功收购其昌保险,大
东美林银行决定从自己旗下,划出24%的
份作为奖励。
这次奖励不影响小
东们的利益,自然不会有
反对。与此同时,美林亚太持有的剩余48%的其昌保险
权,也
割给美林香港资管部旗下的资管一期和资管二期进行持有。
至此,其昌保险由周阳完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