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八年,五月上旬,河东,太原府。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数十名乌帽长衣的轻骑,飞也似的卷过汾河东岸的土地,直奔太原府外廓的南关城门而去。这些乌帽长衣的轻骑,都是赳赳武夫,
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儿,显然还不知道发生在大宋近畿地方的剧变!
这些
都是河东地面上的宋朝武
,为首的是一个极其长大的汉子,长脸、黑皮,双眸炯炯有神,穿了一袭耀眼夺目的红色丝绸长衣,腰间挎着一把唐式的直刀,极是威武。
这红衣大汉年约四旬,姓张名俊,表字伯英,凤翔府成纪县
士!没错,就是历史上位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
他原来也被派到河东抵抗金兵了,而且来的比赵楷还早,不过却没有取得什么胜利,和其他几路
援河东的兵马一起,被金国大将银术可所部打得一败再败。
就在他以为金兵无敌、河东没救的时候,一个很可能疯了的大宋亲王忽然带兵到了河东,而且还一举扭转了河东的形势!
在这个疯王驱逐了金贼,成为了太原之主后,河东各处的宋军兵
,都无一例外的接到了这位“自领河东”的大宋郓王的劄子——让他们去太原府参见!
劄子这种公文形式有三种用途,除了在朝堂上奏事时用一下,其余两种用途都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公文。譬如诸路帅司指挥所属部下时就用劄子。
而赵楷用劄子召河东诸将来见,就等于将其置于臣属的地位。明显有违大宋的法度......如果大宋朝廷还能管得了河东的话,御史就能拿这事儿弹劾赵楷了。
不过张俊却不敢不去太原府,那么厉害的金兵,都被这位大宋河北兵马元帅、郓王赵楷给打退了!这就是硬道理啊!张俊怎么敢不服?不服要挨打的!
而且张俊还得到消息,说是平定军和太原府的宋军,全部被赵楷收编进了什么天策军!连张孝纯和王禀这样的朝廷高官,也都投靠了郓王赵楷,一个当了河东转运使,一个当了什么天策军的右都统制。
天爷啊!转运使这样的官职,郓王赵楷都可以一言而定了吗?这个郓王想
什么?难道想要黄袍加身当官家了吗?
不行啊......必须要去投靠!
这是从龙之功啊!
所以张俊在得到了赵楷的劄子后,二话不说,就领着自己的两个心腹部将杨沂中和田存中,又带上几十名亲卫骑兵,一起往太原府而来了。
一行
刚刚接近城关,就远远的听见了走调走得厉害的歌声。
“你们谁听见了?好像有
唱歌!”
“好像还有不少
一起在唱歌呢!声音是城门里面发出来的......”
张俊也听见这歌声了,歌声非常整齐,一听就知道是花了些气力练习过的。
他勒着战马,伸着脖子往太原南关城门看去。看见的是一堵护门墙。
太原府城可以在金兵的围攻下坚持那么久,城防无疑是极为坚固的,平定军城拥有的羊马墙、护门墙、
儿墙、外壕里壕、外廓里城等等,太原府城当然都有。而且太原府城还拥有不少平定军城所没有的防御设施,比如马面(就是从城墙上突出的小型堡垒)、鹊台(就是城墙上加筑的小型堡垒)等等。
所以站在太原南关城门外的官道上是看不见城门的,只能看见一堵高大的护门墙和一圈五尺高的羊马墙。
但是那些高声歌唱的
并没有让张俊等太久,就排着队伍,从护城墙后面绕了出来,然后通过一处羊马墙上的缺
和壕沟之中用夯土填出来的通道,浩浩
的出了城——先是十几名开路的骑兵,然后才是队列整齐的步军。
张俊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发现行在前面开路的都是无甲的轻骑兵,也和自己一般打扮,乌帽长衣,腰里挂着直刀和箭囊,身后斜挎着一杆长枪,枪尖磨得锃亮,太阳光
在上面,泛出令
胆寒的光芒。
而跟在后面的步军,则是
戴范阳笠,身穿红色戎衣,扛着长枪或长柄的刀斧,
都带着步弓或神臂弓,另外还背着个看着就很大的包袱,看着就挺沉的。
这些步军数量不少,排着整齐的四列纵队,源源不断的从太原南关城门的护门墙后绕了出来。他们不仅队列严整,而且还一边前行,一边慷慨高歌,士气高昂得都快溢出来了。
而他们所唱的歌谣,似乎是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
,空悲切。宣和难,犹未克。壮士恨,何时灭......”
唱着《满江红》这些兵将出城之后就沿着官道以快步走的速度南行,而在这些步兵之前开路的轻骑,则气势汹汹的迎着张俊等
就来了。当先一个留着络腮胡子,满脸都是横
的汉子看见张俊和他的手下挡在前面,就张开喉咙大喝了一声:“天策大兵出行,闲杂
等速速避让!”
张俊在十年前就得了官身,现在已经是横行郎了,在宋朝的武官当中也属中上了,什么时候被一个骑兵这样喝斥过?跟着他一起的杨沂中、田师中更是
脾气,眼看着就要上去理论。可是眼前这群跳跃着向前的轻骑,却给张俊一种非常危险的感觉——这些
搞不好杀过“真金贼”啊!
想到这儿,向来行事豪横的张俊就轻轻一牵缰绳,引动胯下的战马闪到了路边,杨沂中、田师中等
瞧见自己老大都怂了,也不敢再发作,只好跟着避让。
一行
就在太原府城外廓的南关城门外面,立马观看着大队的所谓天策兵浩浩
的通过。
在官道两侧避让天策兵的还不止张俊等
,另有一些行商、樵夫或是挑着蔬菜
鸭的农夫,早就已经避在路边了。
当浩浩
的而过的天策兵唱完了一曲《满江红》,开始“一二一”的数数时,这些太原府当地行商、樵夫、农
就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
“怎么天天都有那么多兵出城?昨天这个时候就有大兵出城,今天怎么又有大兵出城?”
“岂止是昨天、今天,前天、大前天、大大前天......一直从四月下旬开始,就天天有大兵出城了!”
“天天都有?这位天策上将军到底有多少兵?”
“八十万啊!听说有八十万大军!”
“胡说,哪儿来的八十万?太原府城才多大?怎么装得下?”
“没那么多兵的话,怎天天都几万几万的往外跑?”
“嘿嘿,那是因为这些兵到晚上都会回来......他们是辰时出、戌时归的。”
“天天都这样?”
“天天都这样......错不了,南关大街上做买卖的
都知道!”
“他们出城
什么?那么大的太阳,不晒吗?”
“出城当然是练兵了!”
“真的假的?一天连六七个时辰的兵?他们这些兵拿多少军饷?至于那么卖力吗?”
“军饷?
家可不止有军饷......还有,还有共天下呢!”
“共天下?什么叫共天下?”
“这个额也不是很清楚,就听
说天策府在太原府和汾州检地清田,准备将无主的土地都收归官有,然后划给什么天策军府,再由军府授田给天策兵充什么职分田......”
“这个额也听说了!因为这事儿,太原府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