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十三次,主导弑君行动三次。
评价:皇帝杀手,
天下之魁首。
不开玩笑,在榜单之外还有一份详细列表,在史书都能够对应上。
甭管是不是河内司马家的
,反正只要有姓司马的
参与,都给算在了他们
上。
世家大族分支无数,估计司马家自己都搞不清楚,参与这些弑君案的家伙,究竟是不是自家老祖宗。
凭借榜单上的内容,河内司马世家这次就算是不被灭门,估摸着今后在朝堂中也是前途无“亮”。
第三名、汝南袁家。
上榜理由:开世家门阀祸
天下之先河,覆灭大汉帝国之先锋。先后参与弑君行动九次,主导弑君行动两次。
评价:王朝覆灭者。
备注:已换马甲为苏州袁氏,疑似本次京城刺君案策划者。坐拥盐丁八千,一朝令下可聚十万兵。
苏州袁家是否出自汝南袁氏不重要,关键是坐拥八千盐丁,一朝可聚十万兵,却是被实锤了。
莫说是普通
,就连世家大族内部也惊恐万分,很多
都怀疑自家被
利用了。
这次刺君案可是袁家主导的,以袁家手中的实力一旦起兵造反,东南半壁都会震动,搞不好又是天下变色。
有前科的家族,总是更能够令
警惕。尚未准备好迎接
世的世家大族,此刻纷纷问候袁家祖宗十八代。
……
随着十大世家的上榜,世家大族的光辉形象,全部被拉了下来。谈起祖宗的显赫功绩,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弑君。
除了榜首的衍圣公一脉靠投机取巧夺取富豪,实力比较水外,剩下的都是硬核世家大族,各家祖上都有丰富的杀皇帝经验。
原本纷
的天下局势,再次被推到了风
尖。不等内阁做出反应,朱厚照身亡的消息又传了出去。
伴随着皇帝身亡,还有一个重磅消息:内阁阻止御医替皇帝治伤。
从皇帝被送回皇宫后,内阁不仅禁止京城名医
宫救治,还拖延了足足六个时辰,才允许太医院的
进
皇宫。
原本汇聚天下
望的内阁诸“贤”,瞬间变成了
喊打的
臣贼子。
“六个时辰”,稍微富裕的
家身患重病,都不会拖延这么长时间,何况还是一国之君。
无论如何
饰,都掩饰不了内阁在此次刺君案中惨遭的不光彩角色。史书可以修改,可是今
却骗不过去。
消息都泄露了出去,这个时候就算是杀
灭
,都已经来不及了。
皇宫中,杨廷和面如死灰的主持着大局。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原本已经表示臣服的宦官集团,转手就摆了他们一道。
当时为了封锁消息,内阁确实下令封锁了皇宫,可他们并不知道宫中值守御医全部领了盒饭。
当时局势混
,文武百官
作一团,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压根儿就没有想起床榻上的皇帝。
等权力斗争结束,将阉党一脉的力量清理出权力中心,时间已经过去了。
要不然以内阁众
的政治智慧,就算是再怎么想要
掉正德,也不会
出这么授
以柄的事。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不等他们采取补救行动,宦官一脉已经发动自己的力量将消息捅了出去。
这一波可谓是核打击,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内阁现在都必须要为朱厚照之死负责。
结合之前内阁伪造圣旨,调开城中兵马,为刺客创造作案时机的传言。现在在天下
眼中,内阁众
顶上都写着“
臣贼子”。
即便是文官集团内部,现在也发生了分化。对大多数官员来说,讨厌皇帝是一回事,动手弄死皇帝又是一回事。
在大家所学的圣贤书,什么都有提到,就是没有
过他们要弑君。
朱厚照该死么?
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看来,这样的无奈皇帝最好是早死早超生。可是盼着皇帝死,不等于大家就能够接受弑君了。
大明养士这么多年,也不是完全没有忠臣。此刻杨廷和就感受到了压力,百官异样的眼神令他毛骨悚然。
今天的事
,要是处理不好。搞不他这位“天下表率”的文官楷模,就要顶着“
臣贼子”的骂名遗臭万年。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朱厚照无子,否则新帝一旦继位,他们这些顶着“弑君犯”名
家伙,一个也甭想跑掉。
到了现在这一步,唯有挑选一个对朱厚照
恶痛绝,并且继位希望渺茫的家伙上位,他们才能够靠拥立之功逃过一劫。
至于朱厚照的身后名,只能说抱歉了。为了自家的身家
命,大家只能拼命抹黑,以便向新帝邀功。
迎接着众
异样的目光,杨廷和强自镇定的说道:“国不可一
无君。先帝无子,为了避免朝野动
,我们必须要尽快拥立新君,早立朝纲、以正视听!”
话音刚落,下面一白发老者就站了出来,
阳怪气的说道:“不知道这个新君是谁,莫非是你杨廷和,杨阁老?”
窗户纸被捅
了,所有
都知道今天的朝堂之上又要死
了,搞不好还会血流成河。
迎接着老者杀
的目光,杨廷和暗自发苦。这个天下可不缺沽名钓誉之辈,为了扬名
家连命都可以不要。
就连朱厚照都常常被怼得没有办法,只能以不上朝来躲避文官们的唾沫星子,何况是他这个顶弑君嫌疑的首辅。
眼前这老家伙,明显是做好了血溅朝堂的准备。可是他却不能让老者如愿,否则“
臣贼子”的罪名就更洗不清了。
强忍着怒气,杨廷和沉声解释道:“王大
慎言,杨某对大明的忠心
月可鉴、天地可表,岂是……”